中午時分一行人到了縣里碼頭,胥衛平先去火車站買了票,中午在縣里人民飯店簡單吃了一頓,等到傍晚時分,木懷玉送他們一家三口上車。
“懷玉,過幾年等我回上海,你帶著福寶來家里住一段時間。”杜蔻依依不舍。
“嗯,走吧,一路順風。”
木懷玉目送火車哐當哐當地駛向遠方,轉身出火車站,去慶豐縣人民醫院背后的草藥街。
以前慶豐縣的采藥人交易藥材都是在這條街上,明清時代,最興盛的時候草藥街兩邊開著三四十家買賣草藥的鋪子,有名的中醫鋪子也有五六家。
現如今,中醫鋪子都關門了,草藥街上只有一家國營的中藥材收購點,其他門市都關著,后面都是住家戶。
木家在草藥街有兩個大院子,住著好幾戶人家。
“族長來了”
“族長快坐,我去給您倒茶”
木懷玉一進門,一個穿著護士服的中年女人忙迎出來,木懷玉笑問“木昭還沒下班”
木昭算是木懷玉的子侄輩,這一代里木昭的醫術最好,家里的青山堂關門了,木昭被請到縣人民醫院當大夫,前年院長退休,副院長轉正成院長,木昭這個醫術精湛的年輕醫生被提拔成副院長,主管中醫。
郭紅利落地端來熱水壺給族長倒水,笑著道“他呀,閑不住,每天下班后都會整理他的病案,說是要寫個什么書,不用管他,等到晚飯做好了,去叫他一聲他就回來了。”
郭紅家是慶豐縣的人,讀書不錯,靠自己考上了縣人民醫院的護士,后來和木昭相知相戀,結婚六年,兩人有個女兒木曉,今年已經四歲了。
“曉曉不在家”
“我和木昭上班沒空,平時都在我爸媽那兒養著,周末才接回來。我和木昭準備明年秋天把她送到街尾的育紅班讀書,早上送去下午去接,這樣也方便些。”
木懷玉點點頭“你們現在只有曉曉一個孩子,可要好好培養。”
郭紅笑開了花,連連點頭“可不是么,族長說得太對了。”
要說她夫家呀,郭紅最尊敬最喜歡的就是木家這些當家作主的女人們了。有她們做主,在木家生了女兒也不怕人說閑話,腰桿子硬著呢。
木家人只要下山脫離木家都會改姓為林,木昭的情況特殊,加上他又是木家這一代的醫術繼承人,木昭的沒有改姓,郭紅也不希望他改。比起姓林,郭紅更喜歡她女兒姓木,以后長大了也能得到木家姑奶奶們的庇護。
郭紅剛把晚飯做好,木昭就回來了。
木昭一開門看到族長在,笑道“我剛才回來的路上還在想,都這個月份了,族長怎么還沒叫我回去。”
每年木家寨的都會組織隊伍從山上出發,穿山越嶺,跨越山脈進一趟藏區,用茶葉、藥丸、糧食換他們的藥材。
特別是近兩年,木玄璣出生后常年喝的補藥,有三味溫補身體的藥材都來自藏區,木家寨的人對于進藏就更上心了。
族里決定這幾日就要準備出發“你看看你的時間安排不安排得過來,要是請假不方便,你沒空換個人去也行。”
“別呀族長,我想去,我答應了安東大夫,今年秋天要去草原見他。”
安東大夫是個藏醫,非常擅長治心肺方便的疾病,木昭從小學針灸,對用針灸治療眼睛疾病很有研究,兩個人第一回見面就相互學習,成了好朋友。
可惜,草原離他們這兒太遠了,送信也不方便,除了每年秋天這一回,都無法聯系。
“那你盡快安排,咱們早點出發,要趕在草原下雪之前回來。”
“族長您明天回去吧,您等等我,明天我就去醫院請假。”縣醫院里中醫多,人手夠用,平日里本來就比較閑,請假還是比較好請。
為了等木昭請假,第二天中午兩人才從縣城回去,走的時候郭紅準備了禮物,一塊水紅色的細面布,兩斤雞蛋糕點心,都是給小族長的。
“布料你留著給曉曉做衣裳吧,咱們山上織布方便,福寶不缺衣裳穿。”
郭紅笑著道“族長您可別推辭,您就收著吧。”
木昭把行李往身上一背,也勸族長收著“曉曉跟個皮猴子一樣,水紅色穿她身上不像樣,她就適合穿青的藍的。”
“行,回頭你回族里去三婆那兒拿塊布給曉曉做一身棉衣,就說我說的。”
三婆是和繡娘,族里家家戶戶有多余的布料都往她那兒送,別的不說,至少穿的肯定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