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一,晴轉多云
肥美的大鵝到底是沒吃成。
為了扼制食欲,我決定從此以后都叫它婉君。我愛婉君,只可惜,婉君大抵是恨上我了。當它的便宜師弟出現,將它“救下”時,它控訴我的聲音震耳欲聾。
被吵到的客人們因此投訴我,好在近日舟長不在,并沒有人扣我工資。
唉,做人好難,做仙子更難。
下工后,隋意又寫起了日記。她在日記里唉聲嘆氣,心里卻是欣喜的,因為她拿到了陳官給她的鳴匣。
鳴匣的造型為長方形,大小、薄厚與現代世界曾經流行過的小靈通差不多,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但又小巧易攜帶。
鳴匣的基底仍然是石頭,一種只生長在高山上的叫做鳴石的淺藍色晶石。而出產鳴匣的地方叫做寶器堂,西北仙門之一,以兵器鍛造聞名于世。
所以嚴格來說,鳴匣的功能雖與手機相仿,但它卻是玄學的產物。寶器堂的匠師們將鳴石仔細打磨,鐫刻獨門陣法,再以玄鐵打造外框架,既實用又精美。
鳴匣的運作原理,則是共鳴。
那些淺藍色的漂亮晶石,擁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超遠距離感應能力,即石頭與石頭之間能夠相互感應。當鳴匣認主,主人將自己的氣息烙印在石頭上時,這塊石頭就成了天底下最獨一無二的存在,相當于現代獨一份的手機號。而寶器堂在此基礎上,仍保留了鳴石與鳴石之間的無差別感應,讓人能夠用鳴匣打電話的同時,還能“上網”。
當然,單單靠石頭本身的共鳴還是不夠的。它就算再神奇,也只是一塊小小的石頭罷了,真正讓寶器堂能夠搭建起輻射全大陸的通訊網絡的,還是他們在各處修建的鳴塔。
鳴塔,作用相當于增幅法陣,能夠無限放大這種感應。用隋意的知識來理解,那就是信號塔。
作為一個網癮少女,隋意對鳴匣肖想已久,但它很貴。
一個普通版本的鳴匣,市價10個上品靈石,聽著好似不貴,可10個上品靈石約等于10000個下品靈石,而隋意月薪才3000。
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這云夢大陸,普通人平均日薪在100文。一個月大約賺三兩銀,日子已是過得不錯了,而三兩銀又能換多少靈石呢
約莫100塊下品靈石。
如今隋意得償所愿,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飛舟上有禁制。驕傲的仙君們,在這里尚且只能紆尊降貴地做一個凡人,更別說鳴匣了。
簡而言之,這里沒信號。若只是乾坤袋這種常見的仙家物品則不同,除非乾坤袋也認主,否則普通人皆可直接取物,而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
據說大通商會與寶器堂有過數次磋商,致力于打造普通人也能用的鳴匣。在隋意看來,大概就是外掛版。
只可惜到現在也沒聽說成功的消息。
隋意合上日記本,帶著鳴匣來到飛舟甲板上。
蒸汽飛舟很大,甲板上亦有擋風遮雨處,供客人歇息。西南面的連廊通往一個小小的八角亭,亭子的牌匾上有一個鳴匣標志,是可以繞過禁制使用鳴匣的地方。
隋意簡單粗暴地管它叫電話亭。
此時已是天光大亮,亭中坐著位劍修,正操著不知道哪兒的粗獷口音打電話。隋意從另一側走進去,特意挑了個離他最遠的位置,拿出鳴匣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