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正的長子和次子經常幫他處理村里大小事,經歷的事多了,到了城里只有一點膽怯。有人問魚怎么賣,他們開口回一句,接下來再同人打交道就不覺著難為情。
村正長子和次子胡扯塘中水淺泥多,先抓幾百斤條魚賣掉換錢修池塘。城里人很少去鄉間門,又見魚身上確實有泥水,跟剛從池塘里撈上來似的,便信以為真。
魚很是新鮮,雖然個頭小了點,但四文錢一條隨便挑啊。村正兒子又教他們曬魚干做糟魚,可以留著冬天菜少菜貴的時候吃,手里有錢的人都買四五條。
走路進城的村民到城里,魚都快賣完了。村正倆兒子挪挪地方到居民坊門口,兩車魚賣的一干一凈。
要擱長安不能去居民坊賣魚,只能去東西市。然而安陽小縣規矩少,只要不去縣衙門口兜售,沒人過問此事。
趁熱打鐵
驢車回家兄弟一人又拉兩車去酒肆茶館門口賣。
找喜兒買變蛋的趙掌柜的家具鋪離酒肆不遠,他出來看到村正的兒子瞬間門就認出他是清河村人。趁著沒人的時候,掌柜的問“你們村有池塘啊”
村正長子嘿嘿傻笑。
掌柜的“魚哪來的”
“稻田里養的。”村正長子覺著他跟鐘子孟有點交情,推出鐘子孟他一準不會拆穿他,“還是子孟叔教我們養的。”
掌柜的搖頭“休要騙我。他會養魚的話,我在這里這么多年今年頭回聽說稻田養魚”
村正長子老實坦白“他小舅子沈一郎的主意。”
“這就對了。沈一郎瞧著可不是尋常人。”
村正長子以前真以為沈一郎就是個在長安討生活的可憐人。這些日子一郎放下拐杖能站直了,村正長子沒少跟他爹分析,沈一郎絕不是生意人。生意人裝也裝不出他那份淡然。
聞言,村正長子像遇到知音,連連點頭。
掌柜的挑一挑鯉魚“胖乎乎的,挺肥啊。”
村正長子“不瞞您說,我們也沒想到。有為他爹,我子孟叔說魚天天吃稻花的緣故。還說田里的魚沒有土腥味,比河里抓的好吃多了。”
酒肆掌柜的見門口有熟人就從屋里出來,問家具鋪趙掌柜“買魚”
“你得買幾條。”趙掌柜指著魚,“稻田里養的,吃稻花長大的,沒有土腥味。你看看這魚,一條鯉魚四文錢。你收拾一下上鍋清蒸賣十文一條都有的賺。”
掌柜的“真的假的做魚膾呢”
趙掌柜“河里的魚可以這魚就可以。田里總比河里干凈。河里洗澡洗菜洗衣服,田里有什么”
田里只有干干凈凈清清翠翠的稻谷。
酒肆掌柜的買兩條交給伙計,叫廚子立刻收拾。廚子收拾魚的時候燒火小子燒火。廚子收拾好魚,鍋里冒白煙,正好把魚放在熱騰騰的籠屜上蒸。
酒肆掌柜的是個老饕,每日清晨在酒肆門外等最新鮮的山貨。山珍他吃夠了,偏偏這里不靠海也沒有江,以至于饞水產的時候只能去漢陰郡碰碰運氣。
約莫一盞茶左右,清蒸魚端出來,雖然稻田魚沒有趙掌柜說得那么美味,但快趕上山泉冷水魚了。山上的魚不易抓,一條一斤左右的也得十文錢。掌柜的算算自家客人,又要十條。
路人見狀很是好奇,走近一聽一條才四文錢,還可以隨便挑,跟撿到便宜似的也要幾條。
家具鋪趙掌柜一見要賣完,趕緊要四條,兩條給木匠加餐,兩條送回家。以前掌柜的不會如此大度,如今多了一條賺錢的路子,這條路還指望清河村村民,他此舉能籠絡匠人的心,自己有的吃,傳到沈一郎耳朵里沈一郎心情舒暢,簡直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