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母嫌煩。舅舅,我們走快點看舅母打老太婆。”
沈一郎笑出聲,腦袋總算清醒些“殺雞焉用牛刀。”
小孩沒聽懂,沈一郎耐心同他解釋,村里其他人也敢收拾好曹氏。小有為不信,見舅舅走路穩妥了,松開他朝外跑。到門外看到好幾個女人拽開擋在驢車前的人,小有為驚得捂住嘴巴,舅舅好聰明,就比舅母差一點。
沈一郎見外甥回頭,笑看著他。小孩使勁點頭。
鐘老一和鐘老三的妻子不敢耍無賴。曹氏被架開,村正的長子和次子各自載著三桶魚去安陽縣。
鄭家村村民上午看到驢車以為清河村的人去縣里賣山貨。什么山貨上午兩次下午還得去啊。鄭家村村民遠遠看到驢車過來就起身,勾頭朝車里看去,驚得回家喊人,稻田里的魚長大了。
鄭老漢去后村看看親家怎么挑魚,順便問問他怎么賣。鄭家村村正也來了,蓋因他家也有三畝稻田魚。清河村村正就同他商議,一文四條都別降價。否則前村三文,他就賣兩文。要么前村跟他們一樣,要么前村一個銅板一條。
一文一條還不如曬成魚干留到冬日給家人補身子。
鄭家村村正稍稍一想就同清河村村正擊掌,隨即問他怎么分大小魚。清河村村正隨他去前村,指點他們挖坑。
鄭家村決定兩日后起魚,因為清河村往縣里賣這么多魚,這幾日城里人不缺吃的。
買稻田魚的酒肆掌柜的下午無事,看到清河村的人又來賣魚,他想念魚膾,就買一條最新鮮的叫廚子收拾。魚肉甘甜,掌柜的驚為天人,翌日清晨就在酒肆門口等著。送山珍的鄉民都回去了,清河村的人還沒來,掌柜的等不下去,去斜對面找趙掌柜“清河村只有昨兒那么多魚”
趙掌柜“有大有小。他們打算小的再養幾個月到秋再賣。”
“大的還有嗎”
趙掌柜不清楚“離得又不遠,你駕車過去問問便是。進村你就叫鐘子孟,就說你是木材趙的鄰居。”
以前趙掌柜倒騰木材,木材砸手里,他就請幾個木匠做家具,發現家具比木材賺錢,就改賣家具。但跟他相熟的人都是喊他木材趙。
酒肆掌柜的騎著小毛驢到清河村就問在橋邊玩耍的小童,鐘子孟家在何處。
小童往東一指“最大的院子,最氣派的房子。”
難怪懂得稻田養魚。掌柜的給小童幾塊白色麥芽糖道謝。幾個垂髫童子跟上小毛驢。在自家村里小童也不怕,仰著頭問“你找有為的爹何事啊”
掌柜的“買稻田魚。”
“他家只有小魚。他家大魚得給有為的舅舅補身體。我家有大魚,你要不要”
酒肆掌柜的下來“跟他家一樣”
“他家的魚苗還是我爹幫他抓的呢。”
掌柜的叫小童帶他去田里,他先看看水質。
其實今日村正兒子也進城了,但沒去酒肆那邊,而是去了城南。城南人窮,不一定有昨日賣的快,所以很多人家先把大魚放簍子里,把簍子沉在水里。
幾個小童到地頭上就指著簍子,告訴酒肆掌柜的就在里頭。
酒肆掌柜的看到田埂通往水坑的缺口,又見稻田里還沒干,確定這些魚都是稻田魚。酒肆掌柜的一邊感慨清河村鄉民的智慧,一邊叫小童去把長輩找來,他要一十條。
清河村的鯉魚太小,不足一斤。三個食客最少得點兩條。昨兒要的十條魚五桌就賣光了。今兒他還想加一道魚膾,最少得一十條。
村正走過來把魚倒在地上請他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