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過來。”也不管小貓咪是否能聽懂,辛識月招手呼喚,信任她的小貓咪緩緩靠近,沒敢鉆進去。
野貓大多警惕性高,投喂流浪貓多次的辛識月頗有心得,一步步退離,那只最大的橘貓才敢上前,試探性地伸出爪子刨了刨“貓窩”。
辛識月終于滿足,舉起手機拍了張照。
電梯里沒信號,直到回屋才發送到好友周文萱那邊。
周文萱在她做晚飯時彈來視頻邀請,辛識月接通,畫面中出現一只雪白的狗頭。
“月月,你又去喂貓了。”周文萱撥開自家傻狗,奪回鏡頭。
“對啊。”
“你這投喂的糧食都快趕上家貓了,照我說,不如咬一咬牙抱一只回家。”周文萱挼著自家薩摩耶的腦袋,真誠提出建議。
“算了,你知道我這人很怕對什么生命負責。”辛識月是個怕麻煩的人,一想到養貓之后要每天打掃衛生、定點喂食,以及最可怕的鏟貓砂就無比頭疼。
“行吧。”周文萱架好手機,當面拆開快遞,取出藍色寵物毛衣在鏡頭前晃,“看看,我給雪團買的新衣服。”
“好看誒。”
“這兩天太冷了,雪團出門都要穿衣服。”雪團是只薩摩耶,又菜又愛玩,怕冷還非得出門。
辛識月想起那幾只流浪貓,不知道它們要怎么度過這個漫長的寒冬。
“萱萱,你有朋友想養貓嗎”
“怎么你又要送貓”這兩年,辛識月在朋友圈“送”出只流浪貓,周文萱都幫忙問了幾次。
“有三只流浪貓太小了,如果沒有人養,不知道會怎么樣。”
那只大橘貓是跟別的貓打架跑進小區的,后來就在樹林里扎根,辛識月投喂過幾次,沒想到那只大貓消失一段時間,回來帶著三只小貓,算時間最多不過兩個月大。
起初她發過朋友圈,無人回應,或是有人感興趣問了幾句又反悔,此事便不了了之。
周文萱作為有寵人士,自然也憐惜動物“我認識的好幾個朋友都有貓,即使有人養,也不可能帶走三只,不如你在網上發帖問問有沒有人領養”
“我試試。”
睡覺前,辛識月坐在窗邊刷了半小時領養相關帖子,隔天趁投喂貓糧的功夫拍下三只小貓以及大貓的照片,編輯文案發送到社交平臺。
她有個粉絲量過萬的賬號,偶爾發布攝影寫真。別誤會,并非她本人的照片,而是她拍攝的模特或客人。
辛識月在大學期間鉆研攝影愛好,熟練掌握修圖技術,畢業后攢錢買下第一臺相機和鏡頭,從此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賺取外快。
在基礎流量的扶持下,這條帖子很快收到點贊和留言。有詢問地點的、提醒她“送貓注意事項”,以及索要聯系方式等。
辛識月不厭其煩地告知詢問者,關于貓咪的狀態,經過一星期的折騰,成功替兩只小貓找到新家。
還剩最后一只貓,在帖子停止流量推送之際,一個黑夜中漫天雪花的頭像發來私信。
木木木“請問還有貓嗎”
辛識月目光定住。
“三個木”的網絡昵稱恍然讓她想起多年前一位高中同學,那人的姓名中帶有“森”字,便用三個木當做網名。
學生時代的年級第一就像魔咒,無論過去多久,依然記憶深刻。
跟之前那些人一樣,兩人加上微信,對方的頭像和昵稱一比一復制。辛識月率先點進朋友圈,內容僅三天可見,一片荒蕪。
面對一個無從探究的領養者,辛識月不由得多留一個心眼。
月是天上月“領養小貓需要三百押金,三個月后歸還,您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