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麻煩你了。”王雅晴系上安全帶,跟旁邊的男人道謝,“店里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正愁怎么帶回去呢。”
“不客氣。”周顧森手扶方向盤,驅車開往張嬸家。
下午張嬸托他來店里幫女兒搬幾樣重物,恰好這次開車回來,方便辦事。
街道人潮擁擠,車輛行駛緩慢,周顧森偶然一瞥,眼前閃過一道熟悉的身影。當他想要辨認,卻只看見陌生的人群。
王雅晴好奇詢問“怎么了”
“沒事。”許是他心中念想作祟,才會產生無處不在的錯覺。
傍晚時分,張嬸跟丈夫老王特意烹飪的酸菜水煮魚和番茄燉排骨出鍋。
面對張嬸跟王叔熱情地寒暄,周顧森感受到久違的熱鬧氛圍。
在周父跟現任妻子結婚前,周家從不慶祝節日。
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冬至的餃子,春節的紅包,這些在其他同學看來再普通不過的習俗,周顧森從未體驗。
直到高一那年
辛識月從書包里掏出幾塊袋裝的月餅,問他“你要豆沙還是五仁”
他第一次嘗到節日的滋味。
飯桌上,張嬸跟丈夫遞眼神打配合,圍著周顧森打聽。
“阿森,你現在是在渝臨市教書吧”
“是。”
“那邊房價比南縣貴好多,你打算在哪里買房啊”
“渝臨已經有一套。”其實是兩套。
“噢。”打聽到想要的信息,張嬸跟丈夫對視一眼,對他越發滿意。
有車有房,工作穩定,又是他們知根知底的孩子,簡直是女婿的最優人選
“你們現在年輕人忙著工作,對象都不找,你是這樣,我們晴晴也這樣。”張嬸的心思越發明顯,“你這次回來打算待多久你家現在不方便住人吧,干脆就住我們家,明天讓晴晴帶你到周圍轉轉,這幾年南縣變化還挺大的。”
周顧森停住伸筷的動作,心中了然。
王雅晴滿臉尷尬,從桌下去扯母親的胳膊。
張嬸假意端起湯碗“我再去給你添點湯,晴晴過來打盤蘸料。”
母女倆走進廚房,立即變了副模樣。
張嬸將女兒拉到門后,臉上的歡喜掩飾不住“當年我就覺得那孩子聰明有前途,果然沒看錯。”
王雅晴壓低聲音“媽,你別說那些話,多尷尬啊。”
張嬸戳了下女兒額頭“就你們這些年輕人臉皮薄,我要是不說,你倆能發展嗎”
“我們本來就發展不了。”王雅晴無奈攤手,“他有喜歡的人。”
“啊”張嬸一臉懵,“不是說沒對象嗎”
王雅晴嘆氣解釋“是沒對象,但有目標。”
這話簡直讓人頭大。
張嬸想著“那就算了”,又舍不得好女婿,無比糾結地撞向女兒胳膊“那你爭取一把,你看阿森現在長得又高又帥,工作也穩定,比你以前相看那些男人都好。”
王雅晴表示無奈。
但凡她不是周顧森以前的鄰居,都可能鼓勵勇氣去嘗試,但她認識周顧森很多年,甚至在很早之前就發現了一個秘密“爭不過的,他喜歡那女孩十年了。”
青春時期情竇初開,她也難免對鄰居家的少年心生向往,因此那段時間格外關注周顧森。
但很快,她發現
周顧森會把辛識月丟棄的中國結揣進衣兜,會幫辛識月打掃衛生,會在辛識月被老師罰寫檢討時,陪她到天黑才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