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外婆一家對自己和弟弟還是挺好的,就是兩家在不同區縣,還偏偏正好是一南一北,離的太遠了些。殷玉瑤怎么也想不明白當初媽媽怎么會嫁到這么遠的土橋村來。
因為離的遠,殷玉瑤記憶里也就每年過年能和媽媽回一趟外婆家,每次回去外婆舅舅們都將攢了許久的好吃的擺上,走的時候還會給她和弟弟一人塞上兩毛錢,這在村里可是讓孩子羨慕不已的大額壓歲錢了。
后來玉瑤娘去世了,姥姥和兩個舅舅、舅媽帶著表弟、表妹們都來奔喪了,姥姥甚至哭的昏厥了過去,在殷玉瑤的西屋躺了兩天才醒過來。打那以后,殷玉瑤的兩個舅舅每個月都輪流來一回,只為給兩個孩子送點吃的。
但是距離的原因,舅舅們通常一大早出發,到這下午一點來鐘了,路上就啃啃自己帶的餅子,把東西送下看看兩個孩子還好就回去了。
就這樣跑了半年,瞧著殷大成和兩個孩子都逐漸緩過來了,韓家舅舅覺得可以來的不用這么勤了,畢竟太遠跑一天身體累的第一天都緩不過來不說,也耽誤上工。正在韓家人商量著打算改成兩三個月再來一回的時候,殷大成又娶了新媳婦。
這一下,殷家兩個舅舅改成半個月來瞧一回,就怕兩個孩子在家受后娘欺負。
李翠茹剛嫁過來的時候以為自己不能生育又被前頭丈夫一家磋磨的原因,對殷玉瑤和殷玉磊小心翼翼百般討好,對殷玉瑤兩個舅舅十分客氣。期間韓姥姥也來過一回,李翠茹一口一個大娘叫的可親了,和老太太拍著胸脯保證會把兩個孩子當親生的一樣。
韓姥姥自然不會光聽她說,還是讓兒子每半個月來看一回,就這么瞧了一段日子,感覺這李翠茹對兩個孩子還真不錯,兩個孩子也被收攏了,也開口叫娘。
韓姥姥心里雖然酸楚,但同時也覺得欣慰,有個女人替自己閨女疼兩個孩子也挺好,起碼孩子有人照顧。
韓家兩個舅舅因為這兩個孩子的事跑了一年,耽誤了不少工。他們見殷家已經回歸正常生活,覺得自家總跑來也不是事,怕讓李翠茹覺得自己仗著是孩子舅舅身份指手畫腳似的,萬一有心里有芥蒂,反而影響的是孩子。
兩個舅舅和殷玉瑤商量了一回,就不再過來了,等過年時候再來接他們回外婆家呆幾天。
正好這次過年的時候,韓家舅舅來接人趕上懷孕的李翠茹回娘家了,韓家不知道李翠茹懷孕的事,姐弟倆也沒提。
其實那時候李翠茹對姐弟倆雖然不像后來那么不好,但也不像一開始那么親熱了,原主心性高傲倔強,也心疼舅舅辛苦,不肯說出來怕他們操心;殷玉磊年紀小,雖然心里能感覺到,但是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說。韓家也沒有察覺出什么不對,留兩個外甥住了五天就送回來了,也沒發現什么不對。
最近外婆正好琢磨外孫女玉瑤該高中畢業了,還在家和兩個兒子商量讓他們抽空去趟土橋村,看看玉瑤是要回村里上工還是去鎮上找工作。
不過這事也不是什么急事,兩個舅舅商量看哪天天陰涼一點的時候去,要不騎車來回一天的功夫怕是要曬中暑了。
可這熱起來一連一個月也沒陰天,家里人也沒再提。直到昨天晚飯后隔壁趙大媽帶著兒子趙一過來了,臉上欲言又止的。
韓老太一邊讓趙大媽上炕坐,一邊笑呵呵地問“這是有啥事張不開嘴啊咱都老鄰居住了這幾輩子了,有事你就吱聲。前兒聽說老一帶你去縣里醫院瞧病了是不是看病錢不湊手啊。”
趙大媽一聽韓老太說這話,簡直是掏心窩子的,登時也不瞞著了,拍了拍她手嘆了口氣“我昨天是去縣城里了,去瞧病之前正好趕上縣城有批斗大會,我就站那瞧一眼。”
韓老太沒怎么去過縣城,也沒怎么瞧見過批斗,他們這里批判的風氣不重,村里人只要本本分分干活,不會扯上那些事,就連縣里這樣的事也不多。縣里革委會風氣還挺正的,不亂污蔑人,所以遇到這樣的事大家都覺得挺稀奇的。
“是因為啥事啊”韓老太好奇地問道“還是上半年抓的那些特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