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瑤見李秋生笑容滿面的,忍不住問了一句“主任,您覺得還行”
“我覺得不錯。”李秋生示意殷玉瑤在沙發上坐一會,讓小張給倒一缸子水,自己拿著畫稿出去了。過了大約二十分鐘,李秋生又拿著畫稿回來了,手里還多拿著兩個非常硬的牛皮紙袋,一起遞給了殷玉瑤。
“你畫的不錯,以后每周五或者周六來一趟就行了。”李秋生背著手踱了兩步,大體估算了一下故事的長度,臉上的喜色都有些藏不住,他試探地看著殷玉瑤“按照這個月進度,月底應該能交稿”
殷玉瑤微微一笑,含蓄地說“努努力,應該能完成。”
“好,那你一定爭取完成”李秋生到自己桌上翻了翻日歷牌,轉頭和殷玉瑤說“下月3號我正好要去省出版社交稿,你要是在那之前完稿,我一起帶你過去。”
殷玉瑤有些意外“可以嗎”
“我們各個省的出版社對出連環畫小人書這件事都還是挺重視的,你帶過去聽聽上面對你稿子的意見,爭取一本比一本畫的好。”李秋生看了眼時間,已經十一點了,連忙說道“時候不早了,你忙你的吧。”
殷玉瑤把自己的畫稿放進牛皮紙袋里裝好,和李主任打了招呼后出來了。
外面的天晴朗朗的,就像殷玉瑤的心情一樣,雖然沒到最后審稿期,但是第一次的創作得到了認可,她還是挺開心的。
站在辦事處門口,看著外面人來人往的行人,確實比縣城繁華多了。殷玉瑤也不急著回去,趁著還有半天時間,準備在市里好好轉轉。
前兩天去革委會買房子的時候,革委會的陳瑞托她在市里買點縣城沒見過的點心,所以今天來的時候殷玉瑤的包里把錢和各種票都揣上了,有啥新鮮樣式的就買點。
殷玉瑤也不知道市里面供銷社在哪里,不過這個年代市區也不大,作為前世逛街能從早上十點逛到晚上十點走兩三萬步的人壓根就不擔心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隨便逛就好了。
殷玉瑤慢悠悠地騎車自行車,不住地往兩邊看,剛騎了幾分鐘,供銷社沒看到,倒是聞到一股香味。
她尋著香味穿過一條街巷,只見那里圍著七八個人。殷玉瑤也好奇地湊過去,只見一個個頭不高的中年人一個平底大鍋前忙碌,旁邊是一個桌子擺著案板,案板上放著一盆用油煸炒過的蘿卜絲餡,里面隱約能看到肉的影子。
只見那人用燙過的面皮放上一筷子肉餡,面皮在手里旋轉,另一只手飛快地捏過去,很快一個帶著精致小摺的蒜頭大小的包子就包好了。
這人動作很快,也就五六分鐘,就包了一大案板。他這邊忙完,就把旁邊冒著香氣的鍋蓋掀了起來,他隨手撒上一把蔥花,抬頭吆喝起來“煎包子,三分錢一個,不要票。”
殷玉瑤知道為啥這么多人等著了,一是聞著味道真好,再一個是不要票,現在在很多人家里票比錢還要缺。
殷玉瑤一直以為這個年代除了黑市以外,其他正兒八經賣東西的都是國營的都得要票,可是這個小攤的位置并不隱蔽,排隊的人一看就是奔這來的,估計市里的人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他不收糧票,這些面啊肉啊是咋買的。
前面的人都五個五個的要,到殷玉瑤這里,她看了看鍋里只剩了七個,她一擺手“都裝上吧。”
從口袋掏出幾張零錢,殷玉瑤數出來兩毛一分錢放在他旁邊的盒子里,攤主已經用干凈的荷葉把鍋里的包子包好遞過來了。
包子吃的就是剛出鍋的鍋氣,這里也沒筷子,她也不在意,學著人家的樣子拎起小小的包子整個塞嘴里,輕輕一咬,滾熱的湯汁將薄薄的包子皮沖開,燙的殷玉瑤直伸舌頭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