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一家離開以后,別說是殷玉磊這樣重感情的小朋友,就連殷玉瑤這個習慣了分別的人心情也低沉了幾天,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繪畫上。
第一本作品出版后,殷玉瑤又先后交了五次稿件,每本的創作周期也就二十來天,高效的出稿速度和嫻熟的繪畫技巧讓殷玉瑤在出版社內部小有名氣。尤其是負責連環畫工作的副社長王德福臉上的笑容更是不斷,有殷玉瑤這個快手在,今年連環畫的任務山北出版社不會墊底了。
如今除了上海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這種大城市的出版社有幾十名畫家負責連環畫工作以外,大部分省份都和山北省差不多,也就個畫家。甚至有的出版社壓根就沒找到畫家接這個活,對于上面的任務除了著急以外沒有半點辦法。
殷玉瑤一個人干了兩個人的活,副社長王德福十分滿意,想著上一回殷玉瑤來省出版社總部還是第一回交稿,這眼瞅著都十二月底了,明年的計劃還得和殷玉瑤談一談,便打電話讓李秋生在陽歷年底之前帶殷玉瑤來一趟。
這回殷玉瑤出差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把玉磊往干媽家一放自己就去了,縱使玉磊保證自己在家沒問題,殷玉瑤還是帶著兩瓶罐頭和一條三斤多有著厚厚肥膘的豬肉去舅舅家把外婆接過來,讓她陪殷玉磊幾天。
兩個舅舅對于殷玉瑤每次都帶東西來都很無奈,知道怎么說也沒用,所以兩個舅舅的一番心意都體現在回禮上,自家收的白菜南瓜蘿卜都給裝上,還給殷玉瑤一只殺好的雞。
殷玉瑤哭笑不得,自己當初和玉磊從村里帶的幾只雞才剛吃完,而且她博物館后院的菜地里還養著不少。但是博物館的東西是不能明說的,只解釋說自己在縣城買雞很方便,但是舅舅們不聽,這是他們能拿出的最好的回禮了,反正不能讓外甥女吃虧。
殷玉瑤只能收下舅舅們滿滿的心意,帶著外婆回到縣城。
雖然干媽走的時候說讓玉瑤和玉磊去自家住,但是姐弟倆商量了一番還是決定留在小院。殷玉瑤是覺得在小院更方便些,而玉磊則是在姐姐說過一段時間也帶他離開后,又舍不得自己和姐姐的第一個家了,想多一些小院的回憶。
小院雖然沒有集體供暖,但是之前特務裝修改造的時候也加了暖氣片,只不過得自己燒。爐子在廚房里,通過燒爐子加熱管子里的水給屋子取暖。
殷玉瑤穿來之前住慣了有地暖的房子,現在也不想太凍著。她把兩人份額的煤炭都買回來還不夠,在蔡愛國忙完秋收來城里給她送土特產的時候,委托他幫忙用村里的驢車去村外小樹林給拉來了滿滿一車的樹枝子當柴火。
殷玉瑤手里有錢,也不會去占村里便宜,驢車給村里付了租金,也給了蔡愛國辛苦費,大家都皆大歡喜。
韓姥姥進家里幫著殷玉瑤把帶來的東西都放到廚房里去,等進了屋忍不住好奇地說“你這屋比家里燒炕還暖和,也沒見屋里有爐子。”
殷玉瑤拉著她的手去摸熱乎乎的暖氣片“自己燒的暖氣,燒暖氣的爐子就在廚房里。等我去省城以后姥姥白天在家多燒點柴火,晚上就多添煤把火壓住,不求燒多熱,只是火不滅就行。這屋里要是涼下去再燒熱反而更費柴火。”
韓姥姥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人活的通透,到了玉瑤家就按玉瑤說的辦,自己不給人家擅作主張。再說了,自己凍著沒啥,但是玉磊還小,把他凍壞了可不值當的。
爐子二十四小時不斷,家里的熱水也不斷,姥姥是個仔細人,知道玉瑤更愛干凈,來了略微歇一歇就要洗澡換衣裳。
殷玉瑤燒了一大盆熱水幫著加到熱水箱里,怕不夠還往浴室單獨放了一大盆熱水,足夠姥姥洗澡的了。
殷玉磊跟著玉瑤跑進跑出,直到姥姥去洗澡了才主動說道“姐姐,這次讓姥姥住我屋吧,我屋里有衛生間,她起夜方便。”
殷玉瑤聞言笑著逗她“你是想和姐姐一起住”
殷玉磊小臉紅紅的,扭捏了一下才說道“人家已經是小學生了,男子漢,不能和姐姐住一起了。我住榻上就行,反正姐姐書房也很暖和,給我找個被子一蓋就行。”
書房的榻足有一米五寬兩米長,把榻桌一撤和個單人床沒什么區別。夏天姥姥來這的時候,就是住在榻上的。
殷玉瑤的博物館里厚棉被厚褥子不缺,她在準備換季的被褥的時候就提前多縫了兩床這個年代用的花床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