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其他地市的兵團副業種類繁多的,朝陽兵團干脆又成立了個副業連,除了和農場一起經營副食品廠以外,又搞了個畜禽養殖場。反正這里地廣人稀的,挑個遠離住處的地方圈起一大片地,士兵們齊動手半個月就能蓋上一排房子,買上家畜家禽廠子就算是建好了。
除此之外,上面又下了新的命令,兵團連隊前后的閑置土地,撥給部隊家屬和成家的知青當菜園。院子里的土地也可以種些蔬菜,一家一戶允許養一頭豬,家里有老人住一起的可以養兩頭,還可以額外養十只雞。
沈春梅一聽就來了勁,只是她不會養豬,只想養雞,馬書記直接批給她二十只小雞仔。到時候自己吃也行,吃不了找農場收購也行,下了蛋都是自己的。
這一政策出來可好,原本猶猶豫豫不知道要不要在這里扎根的一些知青登時就定下了留下來的決心。反正回去也沒房沒工作,一家人擠在一起就一個窄床鋪,還不如在這里住寬敞的大房子養豬養雞,照樣日子過的好。
于是馬書記一個月連續收到了好幾對知青要結婚打報告的申請,登時樂的合不攏嘴,一揮手再蓋十套,務必保證每一對結婚的知青都有自己的房子住。
知青們的干勁也帶動了殷玉瑤,每天午飯后都是她的工作時間。來這里四個月,素材積累了不少,她根據自己早就完成的故事情節開始進行創作。
短短一個月期間,她就完成了兩個月的工作量,手里的稿件足夠完成第一冊的出版了。殷玉瑤想先將這些稿子寄回到出版社,如果上面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自己也能及時調整后續的創作。
寄信還得到市區去,既然都到市區了,那不如去一趟伊春。自打上回和干媽一家見面到如今也有兩個月了,之前殷玉瑤從農場打過一次電話回去,得知干爸所在的鋼鐵廠有非常重的生產任務,他已經連續上班一個月了,而干媽又不敢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坐火車。
現在正好自己有空,干脆去伊春探親。
臨出門時,殷玉瑤就把畫稿打包好了,先用硬板在兩面固定,這樣紙張死角不會起皺;又在硬板外面纏上一層層的塑料布,免得運輸途中被雨淋濕,最后又裝在了報社的專用大牛皮紙袋里。
到了黑河,殷玉瑤直奔郵局,先將畫稿給寄了出去。然后買了張去伊春的票,不到半個小時就上了火車,時間把控的剛剛好。
上回到伊春的時候已經天黑了,姐弟倆深一腳淺一腳的踩著厚厚的雪才找到干媽家。這回天色大亮,才下午點,路上的積雪沒有了,露出了干凈的地面。
好久沒來干媽家了,也不知道家里有沒有多余的菜,再加上玉磊一直吃住在干媽家,總不能空著手就來。
這回殷玉瑤沒什么藏著掖著的,直接把保溫桶里入味的牛腱子撈出來兩塊連湯帶肉的放在大飯盒里,看樣子足足有斤多;一扇豬肋排、兩個肘子、兩個豬蹄子、一條五花肉,殷玉瑤直接找了個玻璃絲的袋子裝著,這樣別人也看不見是什么東西。
殷玉瑤進博物館的地方離干媽家不遠,所以兩只手拎著東西晃悠悠到了干媽家。敲了敲門,王曉慧打開門探出頭來,一看到殷玉瑤就興奮的跳了起來“玉瑤姐,你來了”
殷玉瑤將東西拎進廚房,轉頭看著跟在自己后面又是倒水又是拿糕點的跟屁蟲,不禁笑了起來“干媽呢”
“帶玉磊去剃頭了。”王曉慧說到這想了起來,趕緊穿衣服就往外走“我去喊一下咱媽,免得帶玉磊剃完頭又去市場。”
殷玉瑤目送著王曉慧出了門,把自己帶的東西一樣樣拿了出來,又順手掀開家里的米缸準備蒸飯,可沒想到里面的大米已經不多了,估計也就夠一頓的量。正好趁著家里沒人,她趕緊去了趟博物館食堂,拿了一袋十斤的大米出來,都倒進了米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