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將違法、犯罪兩種行為視為一體,混為一談,認為兩者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二者有著較大的區別。”
“那么,什么叫違法行為呢?”
“簡單地說,就是指違反法律規定,危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通常表現為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侵犯公私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等。”
“比如近期在各地頻繁出現的,‘乘客搶奪公交司機方向盤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
此時,頻繁有人交頭接耳。
……
“剛才說了違法行為,那什么叫犯罪行為呢?”
“就是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法處罰的行為。”
“不知各位同學注意到沒有,犯罪行為與違法行為相比,不但多了“嚴重”二字,而且所承受的是刑法處置,而不是承擔法律責任。”
“除此之外,對于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還有‘中度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兩種區分。”
體育場議論聲漸起。
……
“先說說‘中度不良行為’,主要羅列九種。”
“一是曠課、夜不歸宿。”
“二是攜帶管制刀具。”
“三是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是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是偷竊、故意損壞財物。”
“六是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是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或讀物等。”
“八是進入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不允許涉足的場所。”
“九是吸煙、酗酒。”
“請各位同學對號入座,這九條中度不良行為,你有沒有觸犯?觸犯了幾條?如有觸犯,立即糾改!”
嗡嗡的議論聲,越來越大。
……
“再來說說‘嚴重不良行為’,主要羅列八種。”
“一是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是攜帶自制刀具,并屢教不改。”
“三是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多次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是傳播淫穢讀物或音像制品。”
“五是進行**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六是多次偷竊。”
“七是參與賭博,并屢教不改。”
“八是吸毒、注射毒品。”
“我相信在座的諸位同學,并無嚴重不良行為。也希望如此!否則,就太恐怖、太遺憾了!”
“因為,這意味著,你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離犯罪也僅有一步之遙。”
現場重歸寂靜。
……
“‘關愛青少年,構建和諧校園。’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通過法制宣講宣傳,增強學生分析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維法的好學生、好少年!”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像任逍遙同學那樣,從自身做起,帶動一線,輻射一片,共創法治社會,同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