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如此,她們仍被很多單位拒之門外。”
“理由?需要理由么?”
……
“第三種致郁因素----新人難混。”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些說法雖然沒錯,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領導和職場都會欺生。”
“提前到達單位當清潔員、做茶水工和花工…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周末值班加班、干額外的工作、臨時被拉壯丁跑腿出差…也是常有之事。”
“更有甚者,新人還得隨時做好‘扛炸藥包’、‘當背鍋俠’的思想準備。”
“雖然領導和老員工也是從新人熬過來的,雖然他們也深知新人的悲苦、憋屈和不容易,但仍然鮮有同情者。”
“是尋求心理平衡?是習慣成自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無論是領導、老員工,還是新人,都知道:新人約完全就是不平等條約,試用期相當于廉價勞動期。”
“就算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干活比牛多、吃得比豬差,就算是試用期的工資少得可憐,可他們仍然兢兢業業的工作,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連任勞任怨的‘老黃牛’都沒得做。”
“作為職場初哥,大都是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根本無力與現實抗爭,只能被生活所強。”
……
“第四種致郁因素----創業維艱。”
“既然就業難、難就業,那就干脆自己創業當老板。這,是絕大多數在職場碰得頭破血流的年輕人,所產生的想法。而且,還有部分條件允許的人,與你一樣付諸了實踐。”
“初次創業的老板,有一個共同特點:一邊勾畫香噴噴的大餅,一邊為訂單愁腸百結。”
“隨老板一起創業的員工,在埋頭苦干之余,則一邊熱血沸騰看著刻畫在心中的大餅,一邊為自己的生活費發愁。”
“雖說‘心動不如行動’,但僅憑一腔熱血、一股勇氣就展開的盲目行動,顯然難有好結果。”
“無形的‘南墻’,一次又一次地給予他們深刻而無情的教訓。”
“久而久之,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都會或多或少地患上抑郁癥。”
……
“經調查統計,對患有職場抑郁癥的人來說,他們所關注的,永遠是這么幾個問題----”
“在這家公司,我能快樂地工作嗎?”
“這家公司,能讓我吃飽肚子嗎?”
“我會不會受到歧視?”
“公司效益變差后,會不會被淘汰?”
“公司能發展壯大嗎?薪酬能實力兌現嗎?”
……
“他們期待快樂,但卻認為工作與快樂無緣;自己默默忍受,但卻不一定會有好的結局;明明已病情嚴重,卻認為自己比誰都健康…”
“可想而知----當工作從實現抱負和體現自我價值的希望,變成毀滅生活的大棒時,叫人怎能不抑郁!”
任逍遙洋洋灑灑萬千言,讓患者與紀紅塵聽到大為佩服:這家伙,還真是有真才實學啊!
……
在“逆天系統”的授意下,說教結束的任逍遙,并未給患者多少時間消化,緊接著開始詢問病情。
按說,此時處方已然形成,任逍遙為何還要裝模作樣的多此一舉?
無他,力求真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