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登記員收賄瞎畫星星,院長制定了政策,假如畫星的三個人才華完全達不到考核標準,登記員也會受到處罰。如果有有才之士,登記員則會獲得獎勵。
只希望這二人是真有學識,別讓他受罰,最好能給他些獎勵。
袁昭箜看著初審過后遞上來的名單,心中有些吃驚。
因為去過后世,她就自然而然地以為東漢是一個“落后”的時代,如今戰亂頻發,想必學者也很少。
但結果卻是她發現高手在民間。
這份名單里,有能制作連環弩的匠人、制作紡線機的繡娘、祖傳中醫、大面積提升畝產的農民、專研司法的學子
原以為招不夠教授和助教,沒想到居然還要擴招。
這實在是一件好事。
按照生活的定律,在一件好事發生之后,大概率就會出現一個不太愿意聽見的消息。
袁昭箜在開心了兩日后收到了公孫瓚和曹操聯盟,攻打烏桓的消息。
孔融態度曖昧,似乎是準備作壁上觀,兩不相幫。
烏桓離她甚遠。按理說和她沒什么關系。
但烏桓其實是袁基的頭號狗腿。
公孫瓚打烏桓,其實就是在打袁基的臉。同時也讓袁基進退兩難。
烏桓是外族,假如袁基出手相幫,那么公孫瓚就會獲得一個理所應當和袁基開戰的理由。而袁基若是不相幫,那便會寒了烏恒、以及其他與他交好的諸侯的心。
袁基打不打、怎么打,都是問題。
袁基最終還是決定援助烏恒。他雖然性情溫和,卻不是怯戰之人。
在開戰之前,先寫了信給袁昭箜和袁術。讓他們保護自己,防止公孫瓚和曹操的偷襲。并希望他們能給冀州軍一些糧草或兵力支援。
袁昭箜在心里罵了公孫瓚和曹操八百句。
真是不會挑時候。
天下太平不過一年多,就不能過幾天安生的日子嗎這一打又不知會打多長時間。
洛陽和兗州才剛剛恢復了生氣。
她在兗州和曹操有過齟齬,還要防備曹操偷襲兗州的城池。
“主公心情不好”田豐看出了袁昭箜的低氣壓,想來安慰她幾句。
袁昭箜點點頭,略帶抱怨地說,“我原想著先恢復民生。”
田豐笑起來,“主公啊,這就是為何公孫瓚和曹操會選在此時打烏桓了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您與太仆都是愛民之人,如今才有幾月的安定,你們肯定不愿再起戰火。”
袁昭箜也知道,是她太想當然了。
她想著先不要開戰,反而忘記了戰爭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事。
在群狼環伺的環境下,要適當地露出自己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