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南面的深坑陷阱需要立即挖起來,這樣安全才有保障,一個馬匪他們三個人對付起來都相當吃力,一群馬匪縱馬揚鞭沖鋒上來,對他們這幫老弱病殘而言無異于降維打擊。
早飯依然交給三位劉嬸他們,謝喬從商店花七文錢買了一公斤大米和一公斤蘿卜,熬的蘿卜粥。
早飯后謝喬就開始安排聚落里全部勞動力在南面挖掘深坑。她做了一個簡單的分工,有力氣的就挖坑,身體不便的就編干草,以便搭在深坑上做陷阱。
坑的深度定為兩米五,太淺的話馬匪可能一下就爬上來;寬度定為兩米,太窄的話,馬匹一跳就躍過去了,完全起不到作用;整個深坑的長度在八十米左右,剛好能連通西側的雅丹土臺子和東側的城墻;挖出來的沙土還需要運到城內的空地里,以免被馬匪發現端倪。
總體而言,這實在是一項不小的工程,不過他們所有人齊心協力,一天時間肯定是可以完工的,明日早起應該還有時間做一些優化。
在高民忠的作用下,謝喬的話一吩咐下去,大家迅速地動了起來。
她轉到了東側的城墻邊上,經過一夜的修筑,土石城墻已經完工了。這是最基礎款式的城墻,與影視劇里的高大城墻、長城都不同,只是厚度約為一米的墻體,高約一丈,不過每隔十米有一個小平臺,下方連接著臺階,方便士兵快速登上平臺作戰,弓手也能在平臺上進行射擊。城墻整體不算堅固,但防御騎兵完全足夠了。
如果有足夠的材料,城墻還能進行升級加固,也可以隨意改變布局和走勢,后續城池如果要擴建,城墻不必拆除,直接移動就行。
在城墻內側,謝喬特意留了一畝空地,長方形偏窄,這是她專門用來種植的區域。按理說應該在城外種植,但現在馬匪肆掠,沒有城墻的保護,必定顆粒無收。只能先等這方安定下來,馬匪被掃除之后再在城外大規模開墾種植。
謝喬在背包里選中初級神奇土壤,然后走到最北邊靠近雅丹的位置,將視線落在沙地上,并排定格下三塊一平米的土壤,最邊上的那塊土壤力求與城墻平行。畢竟強迫癥晚期,再有一個,更規整的擺放也能容納下更多土壤快。
定格完畢,沙地變為了肥沃的土壤。
她目前有棉花、小麥和高粱種子各一份,用錦囊裝著,一份大約有兩百多克的種子。
目前食物和過冬的棉被都很缺,但她拿到的棉花種子是多年生的木本植株,播撒種子后,要等它先長出樹株,而后才一季一季結棉桃。顯然不適合現在種植,一株棉花樹株就占滿整塊土壤了。
三塊土壤,他選擇兩塊種小麥,一塊種上高粱,后續開出更多的土壤再繼續往下加。
三平米的田地,謝喬用鋤頭一會兒工夫就全挖開了,初級神奇土壤自帶部分肥力,不用提前施肥,她控制好株距,有條不紊地進行播種、埋種和澆水,大功告成。
謝喬放下鋤頭,望著三平米的田地,心情舒愉,果然種田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基因,種田使她快樂,并美美地期待著一兩個月后結出沉甸甸的穗子。她現在有點理解秋秋農場當年為什么能爆火了,屬實是拿捏住了民族基因。
墾田完畢,接下來全部的工作重心就放在抵御明天的馬匪襲擊。
謝喬合計過,深坑陷阱能夠拒馬,將騎兵變成步兵,但他們的戰斗力和剽悍的馬匪相差還是太大了。除了身體因素,另一個差距是武器。馬匪大部分可能來自于軍隊,在亂世中落草為寇遠比入伍從軍油水更多,這幫人多少有點軍事訓練,且經過不斷地掠奪,裝配優良。
而他們,要么是斷刀殘劍,要么是農具,唯一好點的,可能是謝喬昨天繳獲到的那把大刀和那張長弓。大刀好幾十斤重,她拿起來都費勁,更不要說揮動了。至于那張弓,弓作為古代武器,不是一般人能用的,更不是普通人上手就能拉弓射箭的,軍隊的弓箭手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一名弓箭手沒個年的訓練是不可能在戰斗中射中十幾米外的敵人的。
弓箭有門檻,且這個門檻還不低,就像騎兵一樣,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才能形成戰斗力的。
但有一種遠程武器,無需經過太多繁瑣的訓練,就能形成相當可觀的戰斗力,那就是弩。弩比弓更好控制方向,操作簡單,基本上練習幾次,射幾次標靶,熟悉熟悉箭道就能使用了。
考慮到未來需要四處征伐,入主中原,這幾天謝喬時常在腦海里構想自己將打造一支怎樣的軍隊。西涼產馬,這是她的先決優勢。但兵種之間還需要搭配,才能11方能發揮出大于2的效果。
她玩過不少古代戰爭的游戲,雖然游戲沒辦法百分百模擬出古戰場的真實場景,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