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羅天境恐怕是洪荒當中最適合修行的天道圣境之一。
不僅近道,道體進入大羅天中,自身劫煞業力也會被徹底剝離出來,等若與元神徹底甩脫包袱,可以參悟天道法則。
尤其是對于神道強者吸引會更大一些。
先天神祗先天應運掌握天地大道法則運行的一部分權柄,雖會受其裨益,大也會有所拖累,沾染的無形劫煞會更重一些,尤其是到了后面越修行,總的花費極多時間去煉化那些無形劫煞。
而無上大羅天能夠剝離,壓制道體上的劫煞,光是想一想,便是讓人心馳神往!
三十三天此時徹底大成,林淵將其中一部分三十三天本源凝聚成一枚神印當即化作一道淡紫色流光落入昊天道人體內,身形一閃徹底消失。
昊天道人證道之后,女媧氏證道也不遠了,他另有大事需要謀劃!
昊天道人隨手出現一枚淡紫色神印,那是三十三天本源所化的一枚神印,配合之前林淵送來的那張先天神圖,才能夠完美掌控玄門為他準備的那股終極力量。
“原來這才是大羅神仙的由來!”
此時昊天道人目光中,仍然難言驚嘆之色。
在原本的神話當中,大羅天是三清圣境所在,能夠聽三清天尊講道的強者才有資格稱之為大羅神仙。
入三清天尊之眼。
現在自然是只有入諸位圣人,以及天帝之眼的道君,方能稱之為大羅神仙。
能夠進入大羅天的,未來才有資格稱之為大羅金仙。
而那些那道行已經到了道君境界的玄門煉氣士,若是進不了大羅天,也不配稱為大羅金仙。
“大羅金仙為道君,道君不一定為大羅金仙!”
昊天道人腦中閃過這個念頭,而與此同時望向那光明宏大的凌霄寶殿,有如此根基,接下來他在天庭當中大有可為!
“舉手投足之間,立下無上大羅天這樣的天道重地,隨時借了天道大勢,但也足見不凡,只怕已經摸到了那個境地的一些玄妙!”
在那無極元氣海深處,東皇圣人周身七十二色先天道光流轉,身后形成一方巨大的混沌旋渦虛影。
東皇圣人心中有些輕嘆。
那個境界被東皇圣人稱之為道化天地。
這是東皇圣人在太一問道篇第六個境界之上第七個境界的描述。
第一境,初入太乙金仙境,初入太乙金仙境的修士雖然懂得運用大道之力作為攻擊之法,但只是依葫蘆畫瓢,一招一式受限于天地法門。
第二境,法則御神,法則浩渺無邊,生出百般變化,太乙金仙到了這一境,威能何止暴增百倍。
第三境,神御法則,法則為天地之力化生,能夠駕馭天地天地法則,這等存在自然是天地君主。
到了這一境,已經是合了大道,足以稱之為道君。
第四境,人法合一。天地法則何等浩渺,法門如恒沙,又如何盡數駕馭,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與法齊天,人法合一,從中另辟蹊徑,臻至有無有之無上玄境。
第五境則是心納萬象,容納萬千法則變化,道心臻至混元無上之境,已經擁有了掌控一條完整大道的威能。
第六境,則是能夠以自身大道取代三千大道。
而東皇圣人認為第六境以自己大道代替三千大道,應該是混元圣人的境界。
第七個境則是道化天地,以自身大道補全天地,甚至化作天地大道。
這個境界以東皇圣人深厚無比的底蘊只是剛剛接觸到,還在淺悟當中,那位太霄盤皇圣人境界顯然要比他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