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經義疏在五經正義的基礎上加了賈公彥的周禮儀禮疏、徐彥的公羊傳疏、楊士勛的谷梁傳疏,乃是如今最權威的經學教科書。
天下士子人手一份,不管主治哪一經,九經義疏都是基礎。
周勤有些詫異,“春秋微言大義,常令士子知難而退,主治春秋的可不多。”
就拿他們太學的學子來說,治詩經的最多,易經次之,書經再次之,修春秋、禮記的的都很少。
周青松聽了一耳朵,聽到這里不由搖頭,“你這是自己夸自己”
周勤收好書箱雙手負后,“此言差矣,這叫英雄所見略同。”
蘇景殊湊到他書箱里看了一眼,果然最上面就是抄錄的春秋經義。
不錯不錯,的確是英雄所見略同。
真卷王要學就學最難的
美好的一天結束,小小蘇身心俱疲,感覺比貢院里吃不好睡不好的哥哥們還要糟心。
不管怎么說,早出晚歸的上學生涯算是穩定了下來。
九天的會試對貢院里的考生而言度日如年,在不考試的人眼里卻是轉瞬即逝。
會試期間國子監的課不多,好些直講都在貢院監考,見來見去都是那幾個熟面孔。
蘇景殊不知道他的同窗們哪兒來的消息,每天到學堂聽見的就是昨天又有多少人哭著被抬出貢院,弄得他明知道哥哥們不會有事也開始擔心他哥會不會被抬出來。
貢院條件那么差,一不小心真的會要命啊。
他上輩子好像還從營銷號上看到貢院考試時發生火災,結果因為考試要鎖院,里面考試的考生逃不出來被活活燒死的慘案。
京城貢院應該不至于出現那種情況,但是條件也好不哪兒去,萬一體質不好在里面生個病,就現在這醫療水平說不準人就沒了。
老話說的不錯,人嚇人果然能嚇死人。
終于等到會試第九日,蘇景殊放學之后直奔貢院和他爹會和。
雖然每天都有人被抬出貢院,但還是堅持到最后一天的更多,貢院門口擠滿了人,所有人都是接到自家考生就走,完全沒有精力寒暄。
蘇軾和蘇轍走出貢院,找到自家馬車鉆進去就躺下。
大蘇“餓。”
小蘇“困。
”
小小蘇“”
很好,這反應很他哥。
馬車一路回到蘇宅,剛從貢院出來的兄弟倆家庭地位飆升,一家人圍著他們噓寒問暖,好聲好氣哄著洗漱吃飯,收拾爽利了立刻讓他們回屋睡覺,全家都小心翼翼避免發出聲音打擾他們。
蘇景殊小蜜蜂一樣跟著忙里忙外,似乎已經看到他從貢院出來被全家捧上天的場景。
兩個哥哥同時下場,回來后得到的關注只有二分之一,他不一樣,到他下場的時候絕對沒有人和他搶關注。
省試考完,考生各回各家,監考老師還得留在貢院批閱試卷,一批就又是大半個月。
這大半個月的時間國子監的課程依舊松散,連太學都是下課之后不見多少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