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夢龍橫行過市,百姓被驅趕到街邊店鋪躲藏,但是都豎著耳朵關注著街上的情況。
大宋和遼國西夏作戰多年,每當氣候不好兩國就會犯邊。
北方苦寒不好過冬,朝廷對他們時不時的南下劫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能打的武將不讓上陣,只派些不懂兵法的官員胡亂指揮。
近些年遼國那邊有朝廷送的歲幣平息戰事,西夏有狄青狄大將軍用兵如神,難得過上幾年安穩日子,結果遼國人又開始作妖。
以前是陳兵邊境威脅大宋,現在直接到汴京作威作福,朝廷不管管嗎
百姓不是傻子,他們能看出來遼國不是真心要和大宋開戰,打仗勞民傷財,大宋地大物博勒緊褲腰帶能支撐幾年,遼國可沒他們大宋的底蘊。
所謂陳兵邊境,不過是想勒索罷了。
官家和文武百官顧慮這顧慮那,百姓想不了那么多,他們只覺得如果朝廷能挺起腰桿強勢起來,遼國絕對不敢像現在這樣囂張。
這是大宋這是汴京
躲在街邊店鋪的百姓們義憤填膺,看到王丞相選擇退讓后更是氣到渾身顫抖,有些性子烈的已經要上前痛罵契丹人。
幸好包大人來了。
包拯出現之前,展昭也不敢大意行事,倒不是怕他自己受到牽連,而是擔心因此壞了朝廷的大事。
想來王丞相也是這般思量,他自己受點委屈沒什么,宋遼兩國的關系不受影響就好。
但是他們都忘了,那么多百姓眼睜睜看著,要是讓遼人在京城作威作福,大宋的百姓情何以堪
包大人說的對,讓道事小,國威事大,今日街上讓一步,他日邊疆退一丈,這一步絕對退不得。
展昭昂首挺胸,看著囂張跋扈的契丹人寸步不讓,“小王爺,請讓道。”
接使臣時脾氣好是不得已,不代表他一直沒脾氣。
這里是汴京,不是遼國,有包大人和公孫先生在,就算他不小心做過火了也能把他撈出來。
雙方都毫不退讓,王丞相有些著急,“包拯,耶律王子乃是遼帝親侄,連官家都要讓他三分,你這”
包大人抿緊雙唇,拂袖轉身,“那今日包拯就為官家討回這三分。張龍趙虎王朝馬漢”
耶律夢龍臉色不好,朝身邊的副使使了個眼色,很快,儀仗隊里的武士便沖到最前面擊盾示威。
遼人如此囂張,再不打回去就不禮貌了。
王丞相身邊的領班武將大手一揮,不等丞相發話直接帶人沖上去和遼國武士對峙。
事后挨罰就挨罰,反正他現在受不了這個窩囊氣
展昭手中巨闕出鞘,人與劍皆鋒芒畢露。
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緊隨其后,還有領班武將手下怒目而視的禁軍將士,氣勢上已經壓了遼國使團一頭。
氣場這個東西玄而又玄,遼國儀仗隊的動靜漸漸變小,連嗷嗷狂吠的獵犬
也開始夾著尾巴不敢出聲。
展昭揚起下巴,第三次重復,“小王爺,請讓道。”
遼人的囂張氣焰消失不見,街邊店鋪中躲著的百姓也紛紛出來吶喊助威。
“讓道讓道”
百姓躲閃的時候契丹人揮舞著馬鞭以驅趕路人作樂,如今百姓站出來聲討他們,使節團里的人也開始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