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逞兇斗狠和人爭執到身受重傷的會是好相處的人嗎他就不怕人家能動彈了先要了他的小命
還炸藥從眉州到京城都不忘帶著,這能是拋之腦后從來沒想起來過
氣死他了
他今天非把這臭小子的腿打折不可
老蘇氣的腦子直嗡嗡,扭頭就要回去找藤條。
糟心兒子配得上他最粗的藤條
然而到了他存放藤條的地方,看著滿地斷成兩截的藤條,老蘇腦子里代表理智的那根弦徹底斷掉。
“蘇景殊”
蘇景殊抱著個頭比他想象中大很多的炸藥管出來,聽見他爹的怒吼嚇的頭皮發麻,不顧等在門口想看“唐門炸藥”的眾人撒腿就跑。
包大人公孫先生展護衛白五爺
不管是誰快來救救孩子
這次真的要出人命啦
隔壁開封府,包大人下朝回來憂心忡忡的待在書房翻看前些年和遼國的戰事朝報,越看越覺得疑點重重。
澶淵之盟后,大宋和遼國便休兵罷戰,便是再有沖突也只是兩軍在邊境對峙,沒有真的發生流血沖突。
朝中主張求和臣子都說大宋和遼國實力懸殊,敵強我弱不可輕易開戰,然而細細究來卻并非如此。
論兵力,大宋在北地的布防兵力是遼國的兩倍還多;論武備,大宋的武器威力也遠超遼國;再論民心,北地邊民常年遭受契丹人擄掠,一旦開戰便是軍民一心,同樣非遼人能比。
這種情況下卻勝少敗多,為何
四大侍衛不知他們家大人為什么回來后一直愁眉不展,“大人今日當街澆滅那耶律夢龍的囂張氣焰揚我大宋國威,這是好事,大人為何不高興”
“那耶律夢龍看似囂張跋扈,實際卻城府極深,當眾遭辱依舊當退就退,不像尋常契丹人那般狂傲浮躁,非是簡單人物。”包拯眉頭緊皺,“公孫先生,你看這些記載,每次大宋與遼國開戰,開戰之前遼國都會派使節前來京城,而遼軍雖說人少,卻能在戰場上輕易找到我方守衛的弱點,此事是否過于巧合”
公孫策心頭一驚,“大人是懷疑朝中有遼國奸細”
包拯面色沉重,“若非如此,這些巧合該如何解釋”
公孫策頓了一下,沉默不言。
此事真是巧合還好,若是讓大人給猜準了,大宋朝堂在遼人眼里豈非如透明一般
兩國已經幾十年未有戰事,遼國這次派使團前來是新帝登基,要是這拜見之中還別有用意
北地危矣。
大宋危矣。
包拯捏緊的拳頭又松開,“張龍趙虎,你二人速去監視那遼使耶律夢龍”
“是”張龍趙虎抱拳領命,然而二人剛走出書房,懷里不知道抱著什么的蘇家小郎就逃命似的飛奔而來,“包大人公孫先生救命啊”
他錯了,他真的知道錯了,他應該編好故事檢查完確定沒有邏輯bug之后再說出來。
這口黑鍋太重,他真的背不動嗚嗚嗚嗚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