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重地不能亂跑,其余人由蘇頌帶著留在校場,順便看看能不能從蘇小郎嘴里再問出點什么有用的東西來。
這種事情得讓工匠來,旁人根本不知道火藥怎么做,問的人不知道怎么問,答的人自然不知道怎么答。
蘇明允這兒子怎么生的,前頭兩個學識出眾文采斐然,這個小的更過分,簡直比妖孽還妖孽。
曾公說他遇到唐門弟子落難距今已有七八年,五六歲的奶娃娃能懂什么但是他竟然還能復述回來。
這種好記性怎么落不到他身上
蘇頌把人帶到一夜未眠依舊精神百倍的工匠們面前,搖頭嘆氣回去陪其他人。
蘇景殊
不是,您為什么嘆氣啊
陳九蹲在幾堆藥料中間,身上臉上蹭的都是東西,看到熟悉的蘇家小郎好像看到了火藥成精,“小郎,您那個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配方還有別的說法嗎我們這兒按著十六兩硝、二兩硫、三兩炭的比例來配,威力和您那個炸藥相比還是差很多。”
配料比不準確還是少了什么東西
蘇景殊揉揉臉蹲在地上,收回心思仔細回想,影響火藥威力的條件除了配比還有什么來著
提純精煉
這年頭煉銅煉鐵的技術不高,煉其他礦石的技術應該也高不哪兒去,應該是原材料的純度不夠吧
蘇景殊不太確定,他只能把他的猜測告訴這些工匠,好歹給他們一個努力的方向。
工匠們聽到純度對藥料有影響開始交頭接耳,他們在配火藥之前會提前處理原料,洗凈、研磨甚至熬煮,已經把能去掉的雜質都去掉了,難道里面還有別的雜質
蘇景殊聽著他們討論,感覺他們說的洗凈、研磨都是物理反應,而他上學時學到的提純精煉不光有物理反應還有化學反應,說不準就是哪
一步沒做到位原材料就會純度不夠。
可是化學反應那么多,他也不知道該怎么提純啊。
發愁jg
小小蘇想和工匠們說試一下各種化學反應,但是他不知道該怎么把“化學反應”四個字變成工匠能聽懂的,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才想到可以用煉金時的置換反應來類比一下。
別管這么類比準不準確,能理解就行。
好在工匠們一點就通能聽懂他要表達的意思,這才沒發生他連說帶比劃嗓子都喊啞了對方卻一句話都沒聽懂的慘劇。
他對火藥的了解肯定比不過這些常年研究這些的工匠,能做的頂多是指個方向,具體怎么提純還得他們自己努力去試。
包拯和曾公亮、李珣商量好待會兒進宮面見官家,回來后看到蘇景殊和工匠們聊起來沒有過去打擾。
但凡放到兩個月前,他們都不會聽任一個還在太學念書的少年郎胡說八道,可這個少年郎僅用半天就畫出了錯綜復雜的無憂洞地圖,有此前例在先由不得他們不相信。
好在這次也依舊沒有信錯。
曾公亮摸摸胡子感慨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蘇頌沒有加入感嘆,而是拿著本子邊算邊說,“火藥作今后要大力制造炸藥炮彈,硝石木炭咱們不缺,但是硫磺可不多,平時都是從東瀛采買,看來今后得多買點存著。”
東瀛那邊還有不少銀礦,他們的絲綢、瓷器運過去都能換回來。
待會兒回去就寫奏疏建議管家加大和隔壁東瀛的貿易規模,最好把對面的好東西全弄到他們大宋來。
包拯、曾公亮、李珣要進宮面圣,看蘇景殊短時間內停不下來便先行離開,公孫策和展昭在校場陪著,當然,蘇頌也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