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喪已過,百姓從天子駕崩的悲痛中走出來,汴京城很快恢復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景。
皇位更迭固然重要,但是對百姓來說更重要的是柴米油鹽,過了那個氛圍后還是該干什么干什么。
參與爆破皇宮和檢閱火炮的人迫不及待等遼國使臣抵達京城,只是下馬威計劃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大部分人只知道隔壁的糟心鄰居又找到機會來汴京打秋風了。
這些年宋遼兩國沒有開戰,民間的來往也逐漸增多,但是兩國關系并沒有比戰時和緩多少。
蕭禧帶著隨從走在大街上,路人看到他們的衣著直接退避三舍。
契丹商人來到大宋境內會換成漢人服飾,穿著契丹服飾裝腔作勢的大概率是代表遼國而來的使節團。
遼國使節團里沒幾個好人,他們惹不起躲得起。
蕭禧
這感覺才對嘛。
蕭禧昂首挺胸在街上閑逛,眼中帶著志在必得的野心。
南國物阜民豐,汴京堆金疊玉富貴逼人,這么好的地方沒人不眼饞。
街上行人看著幾個契丹人招搖過市低聲暗罵,不知道這次這些狗東西又想帶走點什么。
自真宗皇帝和遼國簽訂盟約,宋遼兩國的確沒有再發生過戰事,但是遼國隔三差五就派使臣來汴京,每次來都會提出各種無理要求。
朝廷只想和談不欲開戰,不管對面怎么過分都是好聲好氣的講道理,他們講道理對面不講道理,結果可想而知。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國不要臉也差不多,尤其在大宋要臉的情況下,遼國幾乎把大宋當成了他們的錢袋子。
契丹人來一次,大宋就要大出血一次,國庫的錢是從百姓身上收來的,都是百姓的血汗錢,連京城的百姓都時不時被那些巧立名目收的稅弄得焦頭爛額,京城之外情況肯定更嚴重。
交的稅用到了哪兒他們不清楚,反正大概率和遼國脫不了干系。
總結契丹人來汴京就是打劫的。
名為使節團,實際上卻是強盜團,看上去沒有拿刀拿槍硬搶,實際上比直接拿刀拿槍硬搶胃口更大。
呸衣冠禽獸
之前遼國正使耶律夢龍在京城耀武揚威被包大人鍘了,京城百姓奔走相告都高興的不得了,覺得朝廷面對遼國時終于硬氣了一回。
大宋百姓苦遼國久矣,誰家有個動不動就仗著拳頭大來找茬的鄰居都糟心,遼國貪心不足年年朝他們要錢,他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不成
慶歷年間增加歲幣對朝廷來說只是動動嘴,對百姓而言是實打實的從本就不富裕的家里往外掏東西。
民間怨聲載道,不知道多少好人家逃入深山落草為寇。
上次遼國使團吃癟后灰頭土臉匆匆離開,這次派那么多人過來,怕不是要連上次沒討到的好處的一起討。
新官家會和仁宗皇帝一樣退讓嗎
不知道,反正他
們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能過就過,過不下去就拖家帶口外逃,樹挪死人挪活,京城不行還有別的地方能去,好手好腳總不至于餓死。
想是這么想,能不離開京城還是別離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