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能安居樂業的話還好,若是朝廷賦稅太多讓百姓無法安居樂業,他們起義造反的條件也是得天獨厚。
咳咳,反正就是這樣。
近些年還好點,造反的情況少了許多。前些年朝廷對西夏和遼國用兵,每次用兵都要增加賦稅,蜀中和江南這種富庶之地承擔的賦稅最多,百姓活不下去就會揭竿而起,自然而然蜀中和江南的賊患最為嚴重。
眉州那么小的地方他爹年輕的時候還率領百姓守過城,其他大點的城池是什么情況可想而知。
造反也不能隨隨便便就造反,有腦子的都知道要造反也得遠離朝廷的政治重心,傻子才在京城附近占山為王。
蘇景殊看看他爹,低頭,再看看他爹,再低頭。
不知道為什么,他感覺如果現在是個亂世的話,他爹高低得找個主公當謀士。
蘇洵瞇瞇眼睛,“景哥兒”
蘇景殊立刻挺直腰桿兒,“爹”
他剛才什么都沒想,就是在感慨世道有點亂,他們一家能安安穩穩搬到京城來真不容易。
“爹,我以前一直覺得大宋挺安穩的,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山賊劫道,甚至來了京城才知道世上竟然還有江湖人。”小小蘇感慨道,“您見多識廣,以前怎么也沒說過”
老蘇
他因為見多識廣沒少在家受數落,要是把兒子們都帶的和他一樣小小年紀就往外跑,夫人非得和他鬧和離不可。
他的輝煌他知道就可以,不用拿到兒子們面前顯擺,等兒子們功成名就了再說也不遲。
主要是,不是他不想顯擺,而是不敢。
他回家安心讀書教子之前家里夭折了三個孩子,夫人對所有孩子都看的緊,生怕哪個不注意孩子就沒了,別說和他一樣天南海北的跑,就是出城上學都不放心。
子瞻子由小時候在城外的道觀里讀過一段時間的書,后來家里騰不出人手接送他們倆上學,索性就直接留在家里由他們夫妻倆親自教導。
這種情況下他要是敢胡說八道夫人真的敢將他掃地出門。
家和萬事興,為了家里的安穩還是閉嘴更為妥當。
老蘇摸摸鼻子,不想繼續這個話題。
他怎么知道外面世道亂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臭小子不吭不響
和光國公約好一同出游。
他覺得他的人脈已經夠廣,怎么不知不覺間這臭小子的人脈好像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架勢
他這么大年紀了結識的也不過是當世大儒和朝中官員,這小子可好,上來就和皇子扯上了關系。
只他知道的小光國公就來家里找了兩次,他不知道的還不知道有多少,臭小子挺能耐啊。
蘇景殊滿眼無辜,理直氣壯的回道,“兒子從小到大都討人喜歡,爹又不是不知道。”
不過小光國公愿意和他玩的確不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不知道人家皇子為什么就記住他了。
可能他們倆年紀相仿,光國公從小到大結識的都是宗室和高官子弟,沒見過他這種平民出身的小孩兒,一時新鮮才惦記上了,等他過些天失去新鮮勁兒或許就又忘了。
沒錯,就是這樣。
蘇洵看著編瞎話不帶臉紅的小兒子,懶得和他掰扯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