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勛出生入死打天下,打完天下后卻連帶兵的資格都沒了,心里或多或少會有些不滿,為了安撫那些開國功勛,太祖皇帝將姊妹和女兒都嫁給那些功臣。
所有娶了公主的人都被加封為駙馬都尉,除了官職之外還有一筆不小的嫁妝。
大宋嫁公主非常大方,玉帶、襲衣、銀鞍勒馬百匹百匹的賜,銀錢萬兩萬兩的給,公主出嫁時的嫁妝比親王成親時的聘禮翻一番還多。
本朝初年對駙馬那么大方,主要就是為了防止駙馬的家族有異心。嫁妝給的那么大方,其實就是打著嫁妝名義的聘禮。
駙馬娶了公主就是他們老趙
家的人,以前的恩恩怨怨全都放下,之后一顆紅心向大宋,朝廷肯定不會虧待他們。
肯定不會虧待他們,然后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別說皇家公主,連宗室郡主都不樂意嫁武將。
只有在本朝初年的駙馬是從開國功勛的家族中挑選,之后基本都是從名士文臣家里挑。
駙馬出身名門望族,要么本身就是官員要么家中有很多官,大宋重文輕武,皇帝不樂意看到駙馬和武將勾勾搭搭,駙馬本身的出身在那兒擺著,也都不怎么和武將有交往。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際圈里都是文化人,人家不和粗人玩。
后世那些所謂的“駙馬不得干政”“娶了公主就等于放棄仕途”都是假的,看陳世美考中狀元后寧肯拋妻棄子也要當駙馬就知道這是個香餑餑。
考中狀元在官場上也是慢慢熬,娶了公主直接少奮斗三十年,這機會放誰眼前誰都心動。
開國時那些勛貴出身的駙馬只享受榮華富貴不怎么干涉朝政,但那是特殊情況,之后世家大族出身的駙馬該怎么當官就怎么當官,甚至還能廣收門客并推薦給皇帝。
駙馬們只要不和武將交往密切,即便招攬門客以及和其他外戚互為姻親在皇帝眼里也不算什么大事,甚至皇帝還鼓勵他們這么做。
駙馬本身有學問有才識,能被他們招攬的也都是有才之人,什么時候缺人用了直接從駙馬的門客里扒拉就行,省事兒還省心。
所以陳世美娶了公主后天天開宴交游不管朝政其實不太正常,招攬門客招攬到江湖人頭上也不太正常。
不過按理說陳世美那樣貧苦出身的狀元本身就不符合大宋選駙馬的條件,這個世界的背景是杜撰出來的文藝作品,就不要糾結那么多了。
陳世美一個貧苦出身的窮書生都能當駙馬,狄青有狄娘娘這個姑母在,好歹也算是拐了彎的皇親國戚,他本身戰功顯赫威名遠揚,除了是武將外挑不出任何毛病,當個駙馬綽綽有余。
問題就出在他是武將上,但凡他是個文臣都不至于像剛才那么糾結。
文藝作品衍生出來的背景再很多地方比正經歷史寬松,比如八賢王可以干預政事。
事實上大宋從太宗皇帝時就定下規矩,宗子出生三月賜名授官,但是不能讓他們掌握權力擔任實職,賜名授官有官無職,,授予的是武官官階,其后遷轉也是武官,全都沒有實權。
但是現在八賢王可以干預政事,必要時候還能調動軍隊,手里的權力大的根本不像大宋的親王。
有些地方比正經歷史寬松,有些地方卻比正經歷史還難纏,比如那不合時宜的女子名節。
還好這是個有江湖打打殺殺的世界,重文輕武沒有輕的太過分,江湖人鬧騰起來可不管對面讀過幾本書,不得武將來做好安保工作啊
所以這門親事能成嗎
蘇景殊不太確定,于是看向早有猜測的小光國公。
趙仲針非常篤定的點頭,“放心,能成。”
只要狄將軍和姑奶奶沒意見,別人有意見也沒用。
“娘和大娘娘之前提過這事兒,但是當時覺得這事兒不好開口于是沒有說。”趙仲亂笑的露出小白牙,“可能是今天比較合適說親,所以大娘娘和姑奶奶說了這門親事,姑奶奶沒意見,狄將軍肯定也不會有意見。”
他們家姑奶奶那么厲害,和狄將軍般配的不得了,爹爹肯定也不會有意見。
蘇景殊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官家沒意見,樂平公主沒意見,狄將軍沒意見,那么有意見的就只剩下朝中大臣。
那沒事兒了,他們有意見沒用。
管天管地還管人家男婚女嫁,家住海邊兒啊管那么寬
話是這么說,但是蘇景殊還是覺得這事兒可能沒那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