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殊舉手搶答,“我知道我知道,以戰養戰,打到哪兒搶到哪兒,打到哪兒哪兒就是他們的糧倉。”
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沒毛病。
“打別的地方可以這么干,打西夏不行。”蘇洵搖搖頭,回道,“除非大宋的軍隊能直接打到興慶府,不然深入多少里都是白搭,西夏境內貧瘠荒蕪,大軍根本沒有東西可搶。”
白玉堂可以作證,“的確是這樣,西夏境內的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大軍想搶也沒得搶。”
“所以解決辦法有兩個,要么增加役夫的數量,大量征調役夫保證軍需,要么在西夏境內設置糧倉,先把糧草運往西夏境內,然后再想辦法送到最前線。”蘇洵比劃了個“二”,然后問他聰明的小兒子,“景哥兒覺得這兩個法子哪個好用”
蘇景殊苦著臉,“爹,您應該問這兩個法子哪個能用。”
大量征調役夫還嫌民間的造反起義不夠多啊
先把糧草運往西夏境內在后方和前線之間增加補給點分段運輸,這主意的確可行,問題是運過去的糧草還是他們的嗎
將士越多后勤壓力越大,可兵丁太少仗又沒法打,打個仗怎么那么難
小小蘇蔫兒了吧唧,剛才的雄心壯志一點兒不剩,滿腦子都是怎么運糧草。
昔有諸葛丞相造木牛流馬,今有蘇家小郎
完全想不出來有什么法子嗚嗚嗚嗚嗚。
蘇洵拍拍兒子的腦袋瓜,慢慢悠悠的說道,“你能想到的問題朝中大臣都能想到,你想不到的問題朝中大臣也能想到,可以說他們有私心,但不能說他們沒本事。”
甚至不用朝堂上吵架,平時雅集詩會議論起朝政也是這么吵。
吵架不光要有氣勢,還得有理有據,無憑無據的吵架都沒有底氣。
其實西夏這事兒不是最近才有的風聲,早在李元昊被殺之后朝中就有趁機滅夏收復失地的聲音。
西夏沒了李元昊這頭猛虎,大宋出了
個戰無不勝的狄青,此事不戰更待何時
然后那些人就被三司主管財政的官員噴了個狗血淋頭。
假設大宋派三十五萬大軍出征,就算征調二十五萬役夫也只能供應七天的糧草。
按照最好的情況來假設,大軍路上不會狂風暴雨沙塵那些惡劣天氣,將士們行軍時不會生病受傷能日行四十里,西夏朝堂也都跟瞎了一下看不見大宋的軍隊在往前推進,總之就是什么壞情況都沒有,即便是這樣,大軍也只能往前推進三百里左右。
三百里夠干什么的大軍辛辛苦苦往前推進三百里然后給西夏人看笑話
蘇景殊靈光一閃,震驚道,“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接下來西夏只要堅壁清野,將所有的兵力收回興慶府,以一國之力守國都,耗也能把大宋的軍隊耗死在城外。”
“是這個道理。”老蘇滿意的點點頭,不錯不錯,已有幾分他的機智,“西夏建國時間再短也占據西北幾十年了,黨項人的騎兵和契丹人不相上下,騎兵不敢騷擾大軍,三天兩頭去糧道上搗亂也是個大問題。就算大宋的軍隊真的打到興慶府,除非有上百萬的役夫源源不斷往前線運糧,不然要不了多久大軍就是不戰而潰。”
征調上百萬的役夫去支援打仗,中原的地誰種糧食從哪兒出
妥妥的胡鬧啊
白玉堂托著臉聽他們父子倆討論,感覺他出現在這里和這父子倆格格不入。
所以說,景哥兒是怎么從開戰后大宋的糧草供應不上想到西夏要堅壁清野以一國之力守國都的西夏人自己能想出來這么個應對之法嗎
讀書人真可怕,他要找個江湖人緩緩。
白五爺告別越說越復雜的父子倆,恍恍惚惚離開蘇家,轉身翻進開封府。
展昭,你肯定也聽不懂對吧
蘇景殊目送白吱吱翻墻出去,然后扭頭繼續問,“所以爹,朝廷就放著西夏不管了”
“怎么可能”蘇洵挑了挑眉,“你看咱們官家像是忍氣吞聲的人嗎”
蘇景殊歪著腦袋仔細想想,然后乖乖搖頭,“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