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古人誠不欺我。
倆人和同保的其他三位舉子告別,然后一起去看座位。
參加春闈的考生大幾千人,排座位的時候會故意把同保之人分的七零八落,防止熟人之間趁考官和巡邏人員不注意偷偷作弊。
為了防止考試作弊,朝廷也是費勁了心思。
趙大郎整理整理衣服,進入貢院后就一直沒輕松下來,“入場檢查那么嚴,考試的時候還有那么多考官和巡視官,多大的膽子才敢在春闈作弊”
他光進來就緊張的不要不要的,親爹是皇帝也擋不住他違規進考場的心虛,那些當著那么多考官和巡視官的面作弊的人怎么想的
有這個膽量干什么不行,作弊多虧
“作弊的多了去了,遠的不說,我二哥三哥他們考試的時候就有人挾帶本被查了出來,主考官歐陽公非常生氣,事后還專門寫了篇條約舉人懷挾文字札子遞給仁宗皇帝。”蘇景殊左右看看,不知道他們今年能不能遇上集體帶小抄進來的被查到的情況,“一下子少十幾個競爭對手,我二哥知道的時候都快笑出花了。”
挾帶本就是袖珍本,也叫巾箱本,巾箱是用來裝頭巾的小篋,刻印技術上來后就有了那種體積小到足以放在巾箱里的書本。
那玩意兒小的很,放在袖子里什么都看不出來,書商就靈機一動專門刻印那些有儒經解題之類小冊子供科舉考生挾帶作弊。
人家書商印這種袖珍本可以說是為了方便攜帶,書生拿去作弊那是書生的事情,和書商沒關系,因此就算是官府也沒法不讓書商印袖珍本。
沒辦法,畢竟真的有人需要這種便于攜帶的書籍。
今年的主考官不是歐陽公,而是另一位大才子馮京,不管主考官是誰,有上一屆的教訓在都不會再讓挾帶小抄入場的情況出現。
這是新官家登基后的第一場科舉,第一場科舉都出現那么多狀況還能得了
趙大郎心有戚戚,“都能參加春闈了,就不能對自己有點信心這時候還想著作弊,真讓他們通過作弊考上了才是百姓的災難。”
“沒辦法,總有人想著投機取巧。”蘇景殊聳聳肩,“
也許他們覺得被抓住只是運氣不好,萬一成了就是金榜題名,為了金榜題名值得冒這個險。”
科舉考試很難,就算本朝增加了進士名額也很難,而且很多考中的都是名門之后。
這并不代表他們都走了后門,而是認為人家的教育條件好,從小到大不需要為生活煩惱,只需要埋頭讀書就行了。
不是所有人都請得起名儒教導,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門路進好學堂。
名門之后有資源還努力,寒門子弟只靠苦讀怎么和他們比
當年太祖皇帝為了防止權貴操控科舉,刻意選拔一批寒門狀元,可惜并沒有維持多久,該卷的還是卷。
寒門子弟就算能讀書也多是舉一家甚至一族之力來供養一個讀書人,要是考不上,多年的付出就會付諸流水。
但是進士的名額就那么多,天賦努力缺一不可,所以那些讀書人壓力更大。
倒不是說作弊的都是寒門子弟,真到了考場上,名門之后該作弊也還是作弊,畢竟天賦這東西求不來,哪兒都有天賦差還想要功名的人。
像龐昱那樣不學也不占科舉名額的有,不認真讀書沒有科舉的天賦還非要走科舉路子的也有,這時候就到了動用歪腦筋的時候。
在作弊的人看來只有作弊水平不行才會被抓住,作弊水平高超的除了人家自己說出來就沒人知道,萬一他們就是溫庭筠第二呢
唐時溫庭筠,于科場作弊一道是高手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