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他們蜀中,果然是武德充沛。
對正在北方打仗的皇帝來說,這個消息一點都不好,當然北方也沒什么好消息,因為主力軍還沒有參戰仗就打完了。
遼軍完成了戰前計劃,成功掠奪了大量人口財物,同時試探出了中原的深淺。
他們南下搶掠的時候宋軍閉門不出,搶完了之后才沖上來幾個老骨頭追擊,這說明什么,說明鄰居家新上位的皇帝不足為懼。
戰爭發生在北方,影響最大的卻是在西北。
大宋的兵力一共就那么多,大量往北方調兵,西北的兵力必然減少,湊巧又趕上蜀中叛亂需要調兵,黨項李繼遷直接趁這個機會再次反叛。
黨項
集結大量兵馬攻陷靈州,拿下地盤后直接改名西平府,二話不說直接在那兒扎根了。
靈州有什么靈州有賀蘭山。
賀蘭山以東之地號稱塞上江南,乃是如今西夏統治的核心區域,李繼遷拿下靈州,黨項才有能力和大宋長久抗衡。
真宗皇帝御駕親征,北方打了三個多月,說是換帥后殺的契丹人落荒而逃,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那是遼國自己撤兵。
試探也試探了搶也搶了,不撤兵還留著和大宋的主力軍硬剛嗎
北方打了三個多月,平定蜀中花了六個多月,等朝廷反應過來,西北黨項已成氣候,靈州再也奪不回來了。
遼國在那次試探中嘗到了甜頭,之后隔三差五就南下騷擾劫掠,而大宋能打的將領大多年事已高,沒過幾年相繼病亡或者戰死,北方和契丹的交鋒也是屢戰屢敗。
直到景德元年,遼朝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有之前的試探打底,遼軍這次兵鋒直指汴京。
大宋的朝臣驚慌失措,好些主張南下遷都避難,真宗皇帝經過這么些年的屢戰屢敗也沒了剛登基時的心氣兒,朝臣提出要遷都他就立刻想準奏。
要不是寇準寇相公硬逼著讓他再次北上督戰不許遷都,也許當年北宋就直接成了南宋。
最后北宋沒有變成南宋,但也沒好哪兒去,因為皇帝求和心切選擇了花錢買太平。
景德元年秋,遼軍揮師南下。
景德元年冬,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景德二年殿試,論題文武之道何先論。
真宗皇帝大概也覺得簽訂澶淵之盟很丟人,所以第二年的殿試就出了這么個題目,他知道他和遼國簽訂合約不太妥當,但是他也不想挨罵,就算他不占理,也得找能說會道的文人背書讓他強行占理。
能考中進士的都是聰明人,看到題目就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于是洋洋灑灑以筆為刀以墨為刃,一句“文者本乎靜,武者本乎動,動以止亂,而至乎靜,則先后可知”徹底將武將壓的翻不了身。
真宗皇帝對進士們的答卷非常滿意,尤其是寫出上面那句的新科進士,殿試之后就被調到三班院當了皇帝的親信。
再之后,真宗皇帝泰山封禪,直接將封禪泰山從帝王的最高榮譽變成了一場鬧劇。
就沒法說。
蘇景殊看著手里的題目,心道喜歡排兵布陣的皇帝不一定真的能打,看上去溫和有禮的皇帝也不一定真的好欺負。
瞧這題目,直接照臉輸出了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