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剛駕崩時他不起兵,官家的皇位坐穩了,朝廷也把遼國和西夏嚇唬的差不多了,短時間內沒有外患了他又冒出來,他沒病吧
想不明白,實在想不明白。
包拯放下輿圖,看著只憑王倫囤糧就能想到襄陽王意圖造反的蘇景殊,面色稍緩,“王倫貪墨賑災糧,景哥兒怎么猜到此事和襄陽王有關”
“猜的。”蘇景殊有些不好意思,雖然不知道旁邊幾個人能不能理解他的強盜邏輯,但還是解釋了幾句,“王倫貪墨的是賑災糧不是賑災銀,克扣銀兩可以說是貪財,他明目張膽的囤糧不放肯定有依仗。”
囤糧打仗,打仗囤糧,下意識就想到打仗也不能怪他。
民間的起義造反數不勝數,大部分都是不堪欺壓的百姓和底層士兵,沒見過文臣直接起兵造反的。
大宋開國時立下崇文抑武的政策就是因為文人造反二年不成,就算有什么想法,大部分也都軟弱膽小搖擺不定成不了大事,對朝廷的危害和武將相比幾乎沒有。
但是文人和藩王湊在一起那就不一定了,文人膽子小搖擺不定,想造反的藩王能拿主意啊。
襄陽王的領地那么好,荊襄九郡打哪兒都合適,他從王倫聯想到襄陽王也很合理對吧
所以前頭幾個皇帝怎么想的荊湖兩路那么好的地方竟然給藩王當封地,不怕人家直接圈地自治啊
包拯
公孫策
不得不說,這小子的“下意識想到”想的還挺準。
蘇景殊說完,看包大人和公孫先生都沒什么反應,不知道這么解釋算不算過關,于是反過來請教兩位大佬是怎么想到襄陽王身上的。
他的“下意識想到”是因為上輩子的記憶,提前知道包青天世界觀里的大反派是襄陽王所以一下子就想到了襄陽王身上,包大人和公孫先生一直待在京城,他們是怎么想到的
包大人辦案講究證據確鑿,難道開封府已經拿到襄陽王造反的證據了
“此事官家已經知曉,真相如何等展護衛從荊州回來便知。”包
拯沒有細說,也沒法展開細說。
沒有進入官場的少年郎可以各種猜測,他不行,在拿到確鑿的證據之前,即便所有的線索都指向襄陽王,即便已經有九成的把握認定襄陽王有異心,他也不能說襄陽王一定會造反。
白玉堂聽到這里越發不放心,“聽說襄陽王身邊聚集了很多江湖人,展昭自己過去真的行嗎”
禁軍的將士在江湖人起沖突時不能往前湊,不然就是拿命去沖。
雙拳難敵四手,就算展昭的武功很厲害,對上一群江湖人也難免會吃虧。
“應該沒事兒吧。”蘇景殊小聲說道,“現在只是猜測王倫勾結襄陽王,如果襄陽王已經起兵造反,這會兒過去很危險,現在襄陽王還沒反,官家降旨讓王倫回京受審,他總不能不聽吧”
“萬一他們等的就是京城派人過去呢”白五爺剛才聽了那么多彎彎繞繞,現在膨脹的厲害,“包大人,公孫先生,襄陽王這么多年一直沒反可能是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展昭帶那么多禁軍去荊州拿人,襄陽王趁機造反的話他怎么辦”
“展護衛打不過總能跑吧”蘇景殊比劃了一下,“以展護衛的武功,襄陽王身邊的江湖人再多也攔不住他。”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兩年前那么好的機會襄陽王都沒把握住,鬼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荊州那邊處處違和,五爺實在不放心的話還是跟著一起去吧。
畢竟他也越想越不放心。
展貓貓看上去沉穩可靠,實際上和沉穩可靠根本不沾邊,開封府鐵二角中真正沉穩可靠的只有包大人和公孫先生。
之前京中紅花殺手作祟,展貓貓查案查案卻把自己查進大牢的事情他能記一輩子。
“景哥兒放心,有五爺在旁邊看著,一定不會讓那笨貓只身犯險。”白玉堂拍著胸口保證,“包大人,公孫先生,我和展昭一起去荊州,順便把王倫藏在密室里的賬本再翻出來。”
展昭出遠門還要收拾行囊,他出門連行囊都不用收拾,帶上刀就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