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轉運使,最開始就是被朝廷派去到各地采辦軍需的差遣,軍需采辦完后立刻撤銷。
后來朝廷在各路都設轉運使,這個臨時權限成為長期權限,名稱直接就是“某路諸州水路轉運使”,平時待的衙門也叫轉運使司。
大宋的水運發達,運糧運貨大多走水路,這個轉運使司就是漕司,帥漕憲倉四司中的漕司。
天下各路設安撫使司掌軍事民政,稱帥司;轉運使司掌物資調度,稱漕司;提點刑獄司掌司法刑獄,稱憲司;提舉常平司掌常平倉與貸放錢谷等事,稱倉司。
帥憲倉三司都是一路設一個,漕司卻是兩三路設一個,后來轉運使的權力越來越大,除了負責下轄幾路的財物賦稅外還干了監察、刑獄、維護治安甚至推舉人才的活兒,為了防止轉運使的權力太大,朝廷又把安撫使也設為了定職。
雖然轉運使曾經一度權力極大,朝廷
為了分轉運使的權力才設了安撫使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這三司,但是如今已經不是轉運使能在地方一手遮天的時候。
再不濟隊伍里還有那么多禁軍,侍衛親軍只聽官家調遣,王倫在他們面前可討不到好處。
龐衙內得到小伙伴的認可非常得意,嘚瑟完了才繼續美滋滋的曬太陽,“你們知道嗎王才人昨天去京郊別院找太后給她哥伸冤去了。”
蘇景殊抬眼,“王倫的妹妹”
趙清很是詫異,“她還喊冤哪兒來的臉喊冤”
“她覺得她哥是天上地下絕無僅有的好哥哥,肯定不會干魚肉百姓的事,王青天才是她哥,京城的傳言都是陷害她哥的。”龐昱晃著腦袋,對王才人那邊的情況了如指掌,“之前不是和你們說過我姐姐和她不對付嗎,我的消息都是從我姐姐那兒聽來的,絕對準確。”
蘇景殊和趙清對視一眼,龐娘娘和王才人不對付肯定看她哪哪兒都不順眼,這個“準確”可能不那么準確。
龐昱才不管是不是真的準確,他只知道自從仁宗皇帝駕崩她姐姐就沒再吃過虧。
不對,王才人只是個才人,她哪兒來的本事和龐貴妃起沖突又哪兒來的本事讓龐貴妃吃虧
皇帝的風流韻事什么時候都能吸引人,趙清是宗室子弟,但是宗室子弟也沒法知曉后宮的事情,除非事情鬧的太大,宮妃就不一樣了,人家就是后宮的人。
兩個好奇心很重的少年郎豎起耳朵,滿懷期待的問道,“這是我們可以知道的事情嗎”
龐昱坐起來,“王才人去太后那里鬧事有什么好藏著掖著的”
“不是不是,不是王才人去太后那里鬧事。”趙清兩眼亮晶晶,“是你姐姐和王才人之間的事情,她只是個才人,怎么惹到你姐姐了”
本朝有位號的后妃位序分好多等,皇后之下就是貴妃,是正一品,而才人是正五品,才人之下就沒有品級了,怎么看才人和貴妃都不像能起沖突的人。
就算王才人沖撞過龐貴妃,以龐貴妃的性子肯定當場報復回去了,堂堂貴妃不至于連個才人都對付不了,可聽龐昱的意思,龐貴妃竟然是吃虧的那一方。
怎么可能
快快快,快和他們一起分析分析到底是什么情況。
失敗是成功之母,多總結吃虧的經驗才能努力不吃虧。
龐昱
仁宗皇帝都沒了還有什么好爭的
當年他姐姐吃虧是因為仁宗皇帝護著王才人,現在沒了仁宗皇帝,宮妃要么回家要么找個別院奉養,他姐姐是貴妃,是當朝太師之女,王才人瘋了才會繼續給他姐姐找不痛快。
好歹是后宮出來的人,真傻的話能讓他姐姐吃悶虧
既然小伙伴想聽,那他就先說說王才人有多討人厭,說完之后再繼續罵王倫。
其實王才人進宮的時候年紀很小,才十幾歲,仁宗皇帝圖新鮮對她甚是寵愛。
自從王才人進宮,仁宗皇
帝就疏于朝政,上朝的次數減少,奏疏也批的少了,召見臣子的次數那就更少了,甚至一度把奏疏都搬到王才人那兒處理,說是沒有王才人在身邊他就沒法安心批閱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