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王身邊的江湖人士很多,因為他就藩之前就愛招攬門客,所以沒人覺得他到藩地后繼續招攬門客有什么問題。
京城都沒人管他,地方官怎么管
白玉堂以前不經常在荊襄一帶活動,對那塊兒不太了解,這些天打聽過了之后才知道襄陽王在江湖上到底是什么名聲。
江湖上那些犯了事兒的都拿襄陽當避風港,別處沒有容身之地就去投奔襄陽王,而襄陽王對江湖人來者不拒,別管是好是壞是英雄是狗熊統統都收為己用。
別人不知道襄陽王招攬江湖人有何用意,那些江湖人還能不知道
他自己要和展昭一起押解王倫回京,沒空去襄陽逮那些和襄陽王狼狽為奸的江湖人,不過沒關系,他還有四個好哥哥。
他們陷空島五鼠足足五個人,完全可以兵分兩路行動。
之前哥哥們讓他進京也是讓他和官府打好關系,現在有機會幫忙審案,還是涉及謀反的大案,哥哥們肯定不會拒絕幫這個忙。
襄陽王手底下有個叫鄔澤的,江湖諢號鎮海蛟,是個有水上功夫的水匪。
論起水上功夫沒人比得過他四哥翻江鼠蔣平,區區鄔澤自然是手到擒來,諢號取的威風沒用,還得有真本事才行。
這不,他四哥去襄陽走了一趟就把鄔澤給綁到了京城。
還有那鄧車,號稱神手大圣,手使鐵靶弓善打三十二顆鐵彈,前不久才被他二哥四哥還有北俠歐陽春等人打的落荒而逃投奔襄陽王,在襄陽再抓一次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鄧車那三十二顆鐵彈的確難纏,但是他哥也可以喊外援,喊上北俠歐陽春一起去襄陽不會抓不到人。
要不是一下子抓走太多會讓襄陽王察覺到,襄陽大半江湖人都能被抓到京城受審。
白五爺不出手則已,出手便收獲驚人,連包大人看到被抓到京城的鄧車和鄔澤都吃了一驚。
這白玉堂真真是不按常理行事,有這些江湖義士幫忙抓人,朝廷的確能省心不少。
如果江湖中都是這些明辨是非疾惡好善的俠士,朝廷也怎么會和現在這樣防備江湖中人。
江湖中人良莠不齊,官場眾臣同樣是良莠不齊,真要細究的話,官場也沒比江湖好哪兒去,所以包大人感慨了幾句便沒再說什么。
時間緊迫,安頓好急公好義的江湖義士們便是審問鄧車和鄔澤。
夜間不好升堂問審,對作惡多端的江湖人也不用多客氣,左右王倫抵達京城后還要放在一起審,索性就直接在大牢里開審。
只要是大牢就沒有舒服的,包公威名在外,鄧車鄔澤二人進了開封府膽氣就先泄了一半,見到負責問審的是包公身邊的公孫策,剩下的那半膽氣也沒了。
公孫策,開封府的龍虎狗三口鍘刀就是他弄出來的,分明是個讀書人,手段卻比作惡多端的江湖人還要多。
江湖傳聞他曾給包公獻過一圖取名“杏花雨”,
圖上畫的東西和大熨斗相似,上面皆是用鐵打就的垂珠圓頭釘兒,臨用時將炭燒紅能把犯人的皮肉都給燙熟了,偏就算這樣還能不損筋骨,僅止于皮肉之傷。
刑名杏花雨,取用刑之后犯人身上落紅點點之意。
聽聽聽聽,這是正經讀書人能干出來的事情嗎
開封府大牢有那玩意兒嗎公孫策跟在包公身邊那么多年,會不會還有別的沒有傳出來的酷刑
鐵面無私的包公很可怕,渾身冒著邪氣兒的公孫先生更可怕。
他們去投奔襄陽王是為了躲避官府追殺,襄陽王收留他們他們感激不盡,但是這個感激還沒到不顧死活為襄陽王賣命的地步。
死就算了,最恐怖的是生不如死,包公身邊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主簿師爺真的能讓他們生不如死啊。
鄧車和鄔澤見到公孫策的時候就被嚇破膽,知道什么就說什么,絲毫不敢隱瞞。
荊襄一帶是襄陽王的領地,領地內的賦稅供藩王花銷,所以王倫這個管賦稅轉運的轉運使到任后沒少和襄陽王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