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的信非常厚實,比其他幾封加起來都多,蘇景殊看著信都能想到小金大腿一邊寫一邊念叨的樣子。
乳山寨的案卷送到京城后刑部尚書直接拉著包大人去面圣,兩位大人和官家沒討論出結果,最后就是朝堂公議。
結案之前不讓朝臣知道還好,他們仨先把處罰給定下,之后再有其他朝臣有意見也會嫌麻煩按捺住吵架的想法。
案子還沒結就讓朝臣公議就不得了了,朝堂上一下子就炸了鍋,官家看到那場面毀的腸子的都青了。
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把案子交給朝臣討論。
早就知道朝臣吵起來只管立場不管對錯,他怎么就不長記性呢?
信上寫的太有畫面感,小小蘇眼前仿佛浮現出菜市場一樣的朝堂和滿臉麻木的官家以及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太子殿下。
萬幸最后的結果是好的,朝堂公議的結果是采納登州州衙的意見,復審的結果和初審一樣,乳山寨的兩位知寨在犯了私鑄銅錢這樣的大罪后都保住了小命。
小金大腿寫信和他說京城因為乳山寨的案子掀起多大風波,朝廷的公文這會兒應該也送到了州衙。
州衙有許知州在,他昨兒已經請過假了不用再跑一趟,明天再去和知州大人一起分享這個好消息。
劉知寨和黃知寨在州衙待了那么久,大冬天的讓他們戴上枷鎖去做苦役有點于心不忍,回頭和知州大人商量商量,他們走流程走慢點,拖到明年開春再開始流放也不是不行。
官僚機構冗雜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各方互相監管分權,壞處就是過于龐大臃腫,主事的官員想拖延的話再小的案子都能拖延到完全看不到結案的那一天。
想他蘇景殊離京之前信誓旦旦的保證說絕對遵紀守法安分守己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這才過去半年,他、咳、他覺得他還是那個遵紀守法安分守己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的蘇景殊。
只是學會了怎么合理的鉆規則的空子而已。
鉆空子也不是偷偷摸摸的鉆,而是和知州大人商量之后才鉆,沒辦法,他第一次當官,膽子還沒有大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乖巧、懂事、守規矩.jpg
對,沒錯,就是這樣。
小小蘇大人很快說服自己,然后挑著能說的給旁邊兩位說。
主要還是朝堂上的吵架,沒親眼看到朝臣吵架實在可惜,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才能去圍觀朝堂大戰,到時候他肯定只看熱鬧不說話,當個再合格不過的透明觀眾。
白玉堂:……
沈仲元:……
不信。
蘇景殊假裝什么都沒有看到,窩在炭盆旁邊自顧自說他的。
本朝重文輕武,文臣向來不在意士兵的待遇,在大部分讀書人眼里武將兵丁都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平時的輕視不算什么,打仗的時候給點賞賜就能讓他們沖鋒陷陣死而后已。
聽著很不合理,但是這
就是絕大部分文人的想法。
朝中很多大臣都覺得給點賞賜就能讓將士們賣命不假,可是即便這么不合邏輯的想法也還有個給賞賜的前提1414『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乳山寨這邊直接連糧餉都扣的一干二凈顯然讓朝臣們臉上掛不住。
沒說不讓他們克扣,克扣點賞賜也就算了,連最基本的糧餉都克扣算怎么回事?
要不要臉啊?
于是乎,已經被砍了的程元再次被拉出來唾棄。
要不是他開了個好頭,登州的官場會亂成這個樣子?
包拯去一趟都沒能把所有蛀蟲都揪出來,可想而知那邊的百姓過的有多艱難,現在又鬧出個官逼兵反,大宋還能不能好了?
丟不丟人?啊?丟不丟人?!
一個個的當官之前提起朝政高談闊論,到了地方就原形畢露,當官的如此肆無忌憚胡作非為,民變兵變怎么可能不“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強于一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