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蘇打起精神找出紙筆寫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哪怕山前拆車賣轱轆,他要對小金大腿有信心。
后世記載中和老王合作的是小金大腿,他們倆之間一定有共鳴。
冥冥之中有天意,別人的話可以不聽,太子殿下的話不能不聽,殿下加油,你可以!
煩惱隨著信件一起寄走,小小蘇走出書房滿血復活,正準備去廚房找東西填肚子,那邊龐衙內又風風火火的跑了過來,“景哥兒,剛才忘了說了,你哥讓我給你稍了封信。”
最近不少地方官被召回京城,蘇家兩個哥哥都在其中,他出發的時候蘇二哥和蘇三哥已經到家,順手就幫他們吧家書帶過來了。
“你哥他們的新任命已經下來了,具體去哪兒我沒記住,他們信里應該有寫。”龐昱應該還有別的事情,放下信就又風風火火的跑開。
小小蘇:……
讓別人來送也行,不用特意跑一趟,雖然他們倆現在住的近,但是大熱天的來回跑也夠折騰的。
蘇景殊搖搖頭,拿著信件轉回書房,讓他看看倆哥哥信上寫了什么。
官員干滿任期后朝廷會統一考核政績,叫做“磨勘”,然后根據政績好壞來另授新職,這套程序按部就班走下來,只要能力說得過去最后都能有個差不多的結果。
這些年朝中規矩改了又改,大部分官員的升遷還是按部就班,但也有些不那么按部就班的被選拔出來委以重任。
沒有猜錯的話,倆哥哥應該都屬于這種被特意挑出來的人才。
小小蘇以為他哥被召回京城應該會被委以重任,三哥低調行事,二哥硬著脖子和老王剛,然后從此走上一個撈哥哥一個被撈的“光明大道”。
看完信發現他三哥好像是進了實權部門,二哥卻是跑史館編書去了。
也好,在史館兩耳不聞窗外事應該就不會被貶了。
老王在京城搞了個市易務,歸三司使管轄,由朝廷直接收售貨物以平抑物價,限制大商人囤貨居奇,同時也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如今京城和邊境還有其他大城一共設了二十多個市易務或者市易司,京城奉命提舉市務司的是呂嘉問呂大人,衙門招募各行各業的商鋪和牙人讓他們聽指揮買賣貨物,可以說是給官府衙門招了一大批編外人員。
按照市易務的規矩,外來客商如果愿意把貨物賣給他們,他們會讓行人、牙人一起商量出個公平的價格,要是想和市易務的其他貨物折合交換也盡可能的予以滿足,總是就是收市面上賣不出去的貨物等能賣出去的時候再賣。
聽上去和漢時桑弘羊的平準法差不多,不過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商賈,而是招募行人、牙人來做事。
發展有大宋特色的先王之道,從細節處做起。
與此同時,王安石還申請成立了一個制置三司條例司來凌駕于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之上,想要條例司成為朝廷的最高財政機構負責財政立法工作
。
條例司成立后的第一項工作:制定出具體的方案來最大限度的減少財政經費的支出。
他三哥蘇轍現在就在條例司任職。
蘇景殊:!!!
糟糕,怎么感覺三哥的處境比二哥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