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計劃好了,讓小金大腿找個皇莊去種就行,之后要不要推廣就去問司農寺的農學專家,反正他們登州這邊是準備劃出一部分農田來種這些產量高的作物了。
?想看醉酒花間寫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179章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在真正接觸農事之前,他天真的以為只要農作物產量足夠高別的就都不是問題,來登州之后才發現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農作物,系統出品也一樣,第一茬種出來的沒問題,從第二茬開始就不行了,什么蟲害病害亂七八糟的,玉米出苗期需要大量水份,紅薯容易生蟲,土豆容易生病,產量高也遭不住這么禍害。
只靠高產作物不能一勞永逸,終究還是要靠百姓的精耕細作,紅薯土豆玉米這些只能用來救急,大宋百姓的主食還得是稻麥。
就是吧,以大宋某些地方的現狀來說,地方官天天干的活兒和賑濟救災沒啥區別。
某些地方,好吧,他說的就是登州,以及登州隔壁和隔壁的隔壁還有不和登州接壤的很多州。
大宋的現狀就是繁華的特別繁華窮的特別窮,而且窮的地方比繁華的地方多的多的多,這種情況下指望百姓精耕細作沒用,隨便來個水災旱災就能讓農人一年的辛苦白費。
高產作物很有用,他們現在就是需要救的那個急。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米面,和樹皮野菜相比還是玉米紅薯土豆更勝一籌。
正好朝廷撥錢給他們興修水利,只要水渠到位,就算不下雨也不擔心玉米不出苗。
今冬和明年上半年抓緊時間興修水利,明年五月貸秋料的時候就能把種子一起發下去。
所以明年的青苗法和今年的青苗法一樣嗎?
蘇通判是個急性子,青苗法相關的事情也容不得他們不著急,這事兒他著急沒用,只能委屈京城掌權的大佬們犧牲一下放假時間趕緊制定出新章程了。
腿腿,您覺得這主意怎么樣?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看完信后直接帶著信去找他爹,雖然他是當朝儲君,但是青苗法相關的事情還是得找他爹。
對此,官家表示,他也不是什么信都想看。
占用假期時間是不可能的,再著急的事情也得等到年后。
主要是過年前后他的肱股之臣們都在忙家里事湊不到一起,他本來的打算就是年后召集政事堂和條例司的官員坐下來好好說話。
過年放松幾天,他也好真正靜下心來考慮接下來要怎么辦。
這一年來只顧得悶頭和朝臣吵架,回頭看看的確有不妥當的地方,幸好政事堂的幾位相公沒有全部被他氣跑。
青苗法往哪個方向改他還沒想好,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還錢時的那兩分利必須得取消。
官府可以不借錢給百姓,但是絕不能在需要糧食救命的時候找百姓收利息。
至于家中貧困到什么程度才能找官府借糧,還得商量過之后才能決定。
這份錢不是賑濟救災的錢,賑災的銀兩花出去回不來,青苗錢花出去還得要回來,要是二者混為一談,朝廷又何必費勁去推行青苗法?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倉促推行下去問題太多,新政果然還是得慢慢來。
趙大郎轉身想走,他已經知道在他爹上頭的時候說服他改變主意有多費勁,短時間內他不想和他爹討論新政相關的事情。
他還是個孩子,他懂什么?
切~
然而他想說的時候他爹不讓他說,他想走的時候他爹又不讓他走。
官家成年許久終于迎來了叛逆期,這個叛逆期還全使在親兒子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