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在指定政策時想過全國范圍內推行的效果比不上他親自主持試行新法的時候,可他萬萬沒想到差距能那么大。
前不久他的好友進京述職,他特意去問過青苗法在淮南路推行的情況怎么樣18_[]18『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好友說整體看起來還好,雖然青苗錢有利息,但那些錢的確幫助不少百姓渡過難關。
然而他的學生也曾千里迢迢進京和他說青苗法擾民,他派人去地方查訪,得到的反饋是地方確實有部分官員擾民。
說好的說壞的都有,青苗法疏漏很多,但是不能直接一竿子打死。
南方和北方的情況不一樣,他之前試行青苗法時在南方,因此條例司制定的政策更適合南方,這一點他也能想到。
只是沒想到成效最顯著的地方出現在京東路。
許遵的本事他知道,蘇子安那小子的本事他也清楚,倆人湊一塊兒能干的紅紅火火很正常,如果登州之前沒有被禍害過就更正常了。
新法剛頒布不久,不少地方官都以治下剛遭過天災要恢復民生為由拒絕執行。
要不是知道推行新法就是為了恢復民生他就信了。
天災可怕,人禍更可怕,登州被沆瀣一氣的地方官禍禍三年都能干這么好,那些官怎么好意思說要全力恢復民生分不出精力推行新政?
他和官家說過地方存在官吏擾民的現象,官家也特意下詔讓推行新法的地方官多體諒百姓的不易不得擾民。
結果可好,沒人聽。
氣的官家差點離京出走。
許大人的奏章他反反復復看了許多遍,也讓條例司的官員都謄抄下來回去琢磨,那份奏章寫的的確不怎么客氣,但卻將新法推行下去后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漏洞點的清清楚楚。
青苗法調整的空間很大,拿出幾年時間慢慢改進,以他們目前的能力即便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也能讓大多數百姓因此獲益。
官家看完許大人的奏章后也說不求所有地方都能和他們預想的一樣,能有登州七成的成效就算得上成功。
也幸好有個登州能讓他們堅信政策沒有走歪,只要地方官能力足夠強,天下就能處處是登州。
再強調一遍,朝廷推行青苗法不是為了那兩成的利,而是打壓民間那些動輒翻兩番翻三番的印子錢,為了讓貧民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不餓肚子。
別這理由那理由,下發到地方的政令都是一樣的,為什么登州能處理的井井有條還能給出有用的反饋,其他地方就各種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當官的能力不行。
都是遍閱圣賢書的讀書人,理政能力差成這樣就不知道臉紅嗎?
老王對如今的官員很失望,他想著再差勁也不至于太離譜,事實證明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一個個的手里有錢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中飽私囊還不夠,還要把百姓兜里僅剩的一點東西給掏出來。
胃口那么大怎么不撐死呢?
王相公兇
殘的想著,等馬車停在蘇家門口才平復心情恢復正常。
不放心的王小雱強行加入出訪隊伍,看著街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越發不放心,“爹,您來之前和蘇伯父打招呼了嗎?”
王安石瞅了兒子一眼,“吵架還要提前打招呼?”
他都是直接上門。
王小雱:……
天吶,他們真的不會被打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