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齡大被擋在后面以防誤傷的韓琦富弼包拯:……
老王遺憾的晃晃腦袋,走這么快干什么,他還沒說盡興呢。
富弼瞥了他一眼什么都沒說,朝韓琦點點頭便邁開腳步走人。
很好,這下只剩韓相公和包大人兩個。
韓琦這兩年沒少給官家上疏說新法的漏洞,看上去像是不支持新法,但是在朝中吵的最激烈的時候也是他一直在和稀泥。
就是吧,今兒這場面連和事佬韓相公都看不下去了。
“介甫,登州一地成效斐然不能說明新法毫無缺點,不說淮南、河北兩路,只京東路內尚有官員借新法欺壓百姓,如此情形怎能推廣至大宋所有州縣?”
王安石收斂笑容,盡量讓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招人恨,“韓相公說的是。”
他在地方任職十余年,自認為基層理政經驗豐富,韓相公在地方的時間比他更長經驗比他更豐富,他再怎么自信也得承認在韓相公面前他只是個后生小輩。
很多事情他覺得他是對的,可時間長了才會發現姜還是老的辣,韓相公提出的意見都有他的道理,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只靠他自己來主持變法還是太難。
設置條例司繞開政事堂的宰相固然方便,可太方便了也是問題,放著那么多宰輔之臣不用在刀刃上實在浪費,現在這樣正好。
雖然人多爭議多,但是人多主意也多,總的來說還是利大于弊。
再說了,接下來要動的地方都和農事有關,他已經提前將親信安排進司農寺,又在政事堂增設中書檢證官來編修、詳定詔敕條例,同時提舉在京百司事務,察訪、處置地方事務,尤其是新法之執行情況,四舍五入和條例司沒廢置前沒什么區別,只是上頭加了道保障而已。
來來來,趁今天得空他們到衙門詳談。
包大人再會。
包大人:……
包拯無奈搖頭,看著王安石和韓琦走遠,唇角不自覺揚了起來。
說實話,他不怕朝中對新政爭執不休
,他怕朝中最后一個能和稀泥的韓相公也被氣到對王介甫冷面相對。
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他們都懂,嘴上說著祖宗之法不可變,實際上死守祖宗之法才是死路一條。
王介甫很有本事,可他實在太能得罪人了。
包大人沒忍住又嘆了一聲,他當了幾十年的官,頭一次見到比他還能招人恨的。
宮墻外的馬車轎子走的七七八八,等包拯出來,外面只剩下開封府的護衛。
王朝馬漢迎上來,看他們家大人沒什么不高興的意思便道,“大人,方才各位大人走的著急,像是后面有狼在追。”
倆人沒問宮里剛才發生了什么,有蘇小郎在的地方發生什么都不稀奇。
包拯笑道,“身后之人猛于狼。”
和讓王介甫攔住氣個半死相比,還是快快離開為好。
諸位大人各回各衙門,在蘇景殊不知道的時候,老王已經幫他拉足了仇恨。
真是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