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詆毀新法的說辭鋪天蓋地,那些人反對新法的同時也將老王貶低的分文不值,如果不是知道王介甫的為人,只聽那些傳言肯定會覺得這是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反對派的狂歡團建進行的熱火連天,跟風謾罵的人很多,仿佛全天下都在反對新法,但是在無人注意的地方保持沉默的人也很多。
這時候還能冷靜下來的不說都能支持新法,至少不會因為新法有問題就全盤推翻,也就意味著都是能拉到己方陣營的好苗子。
這次的行動是秘密行動,只有官家和幾位相公知道,老王瞞著他兒子,小小蘇瞞著他爹,這種情況下還能有很大一批支持者為他們沖鋒陷陣,雖然這些聲音在全城百姓的討伐中幾不可聞,但是也能證明老王的號召力。
他們的基本盤沒有崩,進京趕考的讀書人慢慢反應過來,后半出戲放出來后百姓也會停止跟風謾罵,這時候再在坊間傳些誰家親戚因為青苗法熬到秋收誰家河灘地因為農田水利法變成良田之類的小故事,慢慢的主動權就會回到他們手中。
輿論戰五大基本戰術:栽贓陷害、?言過其實、?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編造謊言。
他們的輿論戰還用不到那么高端的戰術,只先抹黑后洗白這一條就足夠讓那些扭曲新法的家伙不敢再胡來。
百姓不知道新法實施細則的時候他們可以胡來,百姓知道新法實施細則后他們再敢胡來就是被忍無可忍的百姓進京告到官家面前。
他們的世界觀有包青天還有江湖,百姓進京告御狀不是嚇唬人,人家忍無可忍是真的能千里迢迢來京城。
前有責任終身制,后有戲班子幫忙搞宣傳,不信還有官員敢和前兩年那樣胡來。
戲園子里的觀眾換了一批又一批,劇目越火戲班子就越愛演,排的場次越多知道這出戲的百姓就越多,如此良性循環下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老王的名聲在百姓中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青苗錢可以不要利錢,我二舅
說他們那兒借錢必須得交利息,?葶?????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想借錢還得托關系找里長說好話,不送禮根本借不出來錢,合著那么多條條框框都是地方官吏私自加的。”
“幸好現在知道了,回頭得趕緊給鄉下的親戚朋友送消息,沒道理還夠了錢還要被那些貪官欺負。”
“你們說這出戲是不是犯了忌諱后半出被改了?我怎么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改的好,不改還不知道之前罵錯了人。這些戲班子也真是,什么東西都敢唱,也不怕被抓去見官。”
“罵人就罵人,和戲班子有什么關系?前半出戲我可看了四五遍,里面演的就是貪官勾結地主逼死佃農強搶民女,這種戲滿大街都是,怎么偏偏這出鬧出那么多的事情?肯定有人在故意詆毀王相公。”
自認為找出真相的觀眾恍然大悟,之前一直沒往這邊想,一旦想到就好像打開了任督二脈把前面所有事情都順了下來。
是啊,地主勾結貪官逼死佃農的戲文到處都是,這出戲只是借用了朝廷推行青苗法的背景,前半出戲算下來“青苗”兩個字出現的都沒幾回,怎么就跟捅了馬蜂窩一樣惹來那么多罵聲?
不用想,肯定是有人在刻意引導。
有一個人這么說,周圍其他人馬上跟著附和,他們都不是傻子,別人能想到的彎彎繞繞他們也能想到,于是又熱火朝天的討論了起來。
“前幾天我就覺得不對勁,咱平頭百姓知道什么,罵王相公也就算了還反對新法,咱們知道新法是什么嗎就反對?”
“就是就是,肯定有人在幕后推動,說不準就是那些平時罵王相公的御史諫臣。”
“不是,他們朝堂上吵吵也就算了,咱們小老百姓看個戲還要被利用,要不要這么過分?”
“還好戲本子把真相演了出來,不然還不知道會被利用多久,朝堂水真深,當官的心真黑。”
“以后再也不跟風了,現在想想前幾天說王相公的那些話只想回去扇自己一巴掌,人家王相公辛辛苦苦為百姓做主,到頭來卻被京城的百姓這么罵,心里不知道難受成什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