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過,放榜這天貢院周邊的酒樓茶館坐滿了等待成績的學子,他和曾經的太學同窗約好地方,早早和兄長來到酒樓等著。
他的學問如何他心里有數,三年前要不是家中有事耽誤了考試他當時就會下場,太學的直講先生們也說過以他的學問金榜題名不難,但排名想靠前可能性不大。
文章中是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志,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春闈考官也多是務實之輩,一甲的名額他們更傾向于給那些有培養價值的學子。
殿試的名次對以后的官場升遷非常重要,他若是在文章中表露出不欲留在官場的意思,閱卷官們便不會將他的試卷排在前頭。
科舉本就是選拔官員的考試,閱卷官們那么排他能理解。
能金榜題名再好不過,考不上也沒關系,去民間辦學教書的條件沒那么苛刻。
果不其然,他的確金榜題名,但是名次只在中游。
貢院外貼出來的文章他一目十行掃過,的確都是好文章,不光有文采學識還有報國之心,這些人排在他前面他心服口服。
幾位同窗也都榜上有名,名次有在他前面的也有在他后面的,當然也有榜上無名的。
他的結義兄長進考場時病癥尚未全消,有病情影響發揮,這次下場只能慘淡收場。
科舉考試就是這樣,能考上的是少數,考不上才是大多數讀書人的宿命。
兄長年歲尚輕,一次落第不算什么,若是可以留在京城可以去太學再讀兩年,以兄長的水平只要沒有病痛困擾留在太學不成問題,接下來在太學中夯實學問,下次下場肯定不成問題。
周勤看到結義兄長因榜上無名神色郁郁心里也不好受,甚至已經想好殿試之后就帶上兄長的文章去太學交給直講先生們看,萬萬沒想到他這邊話還沒說完,他的結義兄長就語出驚人說他能考上是依靠討好權貴提前拿到了題目,不然絕對沒法金榜題名。
貢院門口全部都是看成績的考生,考前泄題這幾個字一冒出來人群瞬間就炸了。
周勤當時就懵了,他考前一直和兄長待在一起,考試結束后才出門游玩,哪兒來的時間討好權貴?
東西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兄長莫不是糊涂了?
奈何大周勤不管那么多,直接拉著他的結義兄弟大聲喊“泄題”“舞弊”之類的說辭,振振有詞仿佛真有此事。
他這結義兄弟考前一直游山玩水,為此甚至差點趕不上春闈,這些他們在
來京城的路上都談到過。
他是因為溫書行程慢,這人全程都沒怎么溫過書,哪兒來的本事金榜題名?
更可恨的是,他們還沒進京就有官員安排他們的食宿,到京城后還有上一屆的狀元郎幫他們奔走,如果不是有利益牽扯旁人為什么這么上心?
上一屆的狀元蘇子安主治《春秋》,他這結義兄弟也主治《春秋》,其中真的沒有半點貓膩?
小周勤:???
王小雱:???
這什么邏輯?
天底下主治《春秋》的學子那么多,他們選《春秋》也能有貓膩?
再說了,周勤是他們的同窗,他們幾個當年在太學時最要好,昔年同窗路過家門當然要熱情招待,這還需要利益牽扯?
什么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