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推行青苗法的時候蘇景殊能理解老王要的究竟是什么,所以他能和老王統一戰線,還能成天上山下鄉找漏洞提意見。
那法子聽上去和常平法相似,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甚至不用老王特意解釋,朝中大臣只看細則就能看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能看懂還裝傻的另說。
當時的情況是只要政策能達到老王預期的一半,青苗法帶來的好處就足以讓朝堂上的反對意見都閉嘴,而預期的一半他們努努力完全可以達到。
拋開那些胡攪蠻纏的反對派,正常的反對派都是擔心新法擾民,怕新法到地方后會變成另一個樣子,怕地方官陽奉陰違不按規矩辦事,面對這些反對的聲音他們可以靠不斷的打補丁來解決問題,只要問題能解決,反對的聲音就能消失。
可這個《畿縣保甲條制》上寫的東西,恕他直言,他再看幾遍也看不懂這到底是想干什么。
都不用朝中的反對派開噴,他自己就能從頭噴到尾。
前些天白五爺和展護衛去河北路檢查地方治安的事情他知道,說是京城有官員上奏民間治安越來越差,建議朝廷恢復舊時的團保制度來維護治安。
開封府和六扇門對這個說法都很有意見,民間治安歸他們管,沒有哪個衙門愿意被人指著鼻子罵成天無所事事做無用功。
白五爺覺得他在登州的時候已經很辛苦,但是在登州干了兩年多都沒有回京后到六扇門衙門干的活兒多。
他自己成天從早忙到晚,幾位義兄也沒閑著,就差把衙門當成家了。
原本看著越來越清明的江湖很有成就感,現在可好,一句“民間治安越來越差”直接讓他們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
哪兒差了?睜大眼睛看看哪兒差了?
以前民間時常有江湖人作亂,現在有六扇門這個專管江湖案情的衙門在,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發生過江湖人欺凌百姓的事情,那些往日欺壓鄉鄰的武夫混混也都消停不少,缺錢花知道去找正經營生,而不是走在路上搶路人的錢。
大宋其他地方的情況他不敢保證,京城周邊絕對是好轉的,不信可以去開封府數案卷,今年那些打打殺殺和家長里短的案卷數量比去年少了一半還多。
說話要講證據,沒有證據憑什么這么說?
在白五爺的據理力爭之下,建議朝廷恢復舊制的官員終于改口說治安越來越差的是京城之外的地方,這下六扇門是沒意見了,其他衙門又覺得這是在點他們。
什么意思?說他們沒水平?
仁宗皇帝在位時民間治安越來越差是事實他們認了,當今圣上繼位后他們拼死拼活干了那么多年,憑什么說地方情況越來越差?
這些年來官場上的同僚換了一波又一波,不會做人的和正不會辦事兒的都被貶的差不多了,現在能留在京城的絕大部分都是在地方政績出眾且和官家一條心的官。
也就意味著,不管心里愿不愿意
,朝中現在的官員在官家推行新法的時候都不會故意使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