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可以輕易判武將死刑,武將不能輕易給文臣定罪,不過沒關系,他不光是平西統鎮大元帥,還是樞密院的樞密副使,遇到不妥之事可以直接將情況報給官家。
不是說西夏和大宋不和大宋的軍隊就能隨意殺戮西夏百姓,此事之后梁太后必定借機生事,西軍成天想著打西夏不假,可不意味著他們要打沒理的仗。
這下可好,梁太后本來就想借戰事來穩定國內局勢,只是西夏的將士不愿意打仗,所以西北一直沒打起來。
李復圭這事兒就是瞌睡了給她送枕頭,本來西夏將士不愿意打仗,結果他上去就屠了人家幾個堡寨,要是殺的是士兵也就算了,來當兵都有丟掉性命的覺悟,可他屠的全是老人和孩子。
誰家沒有老人?誰家沒有孩子?這下可好,西夏將士的士氣
肯定要被激上來,接下來肯定有一場硬仗要打。
之前成天想著建功立業的家伙們都別等了,支棱起來準備干活,西北邊境線那么長,不確定西夏軍隊會從哪兒撕開口子,有之前李復圭的麾下屠戮平民在前,保不準西夏士兵就會越境劫掠他們的村寨。
這幾年好不容易把黨項人打的不敢再輕易跨過邊境線,這下可好,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官家,真打起來的話后勤能撐住嗎?
狄大元帥不擔心打不過,他只擔心打起來后糧草供應不上。
官家也擔心糧草供應不上,這幾年推行新法到處都在花錢,國庫看上去充盈實際上里面的錢根本留不住,真要打仗還得想法子籌集軍費,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把薛向從東南調回京城。
富弼和韓絳清楚西北的情況,也能猜到王安石急著推行保甲是為了什么。
新法的目的是復國強兵,如今戰事在即國庫卻拿不出足夠的銀子來打仗,即便官家不提王安石也著急。
著急歸著急,別出餿主意。
新法推行幾年能有現在的成績已經出乎他們的意料,就算有戰事也不用著急,大宋的底子還沒弱到連西夏的進攻都撐不住,官家也不會因為一時沒錢打仗就不支持他推行新法,真的不用這么著急。
唉,王介甫遲早得栽在他這急性子上。
蘇景殊摸摸鼻子,他還是感覺抄家比裁軍來錢快。
來錢快,還穩當。
抄家抄的都是貪官污吏的家,朝廷名正言順理直氣壯,被抄的官員在禁軍進家的時候只有跪地求饒的份兒,且抄家和流放或者砍頭是配套的,相關人員切割還來不及,也不擔心后面再出什么幺蛾子。
裁軍不一樣,雖然裁掉的都是無權無勢的兵丁,但是其中牽扯到的利益遍布朝堂,說一句牽一發而動全身也不為過。
總結:不如抄家。
天下貪官那么多,掃黑除惡迫在眉睫,折騰百姓不如折騰無德的地主貪官,還不用擔心民間治安出問題。
蘇景殊坐不住,把椅子搬回原處就開始在門口轉圈碎碎念。
抄家吧抄家吧,把那個亂七八糟的保甲條例扔一邊兒,或者老王拿出推行保甲的精力來查地方貪官,可能西北那邊還沒開戰這邊軍費就湊齊了。
可惜西夏那邊太窮了,絕大部分地方貧瘠的連地都沒法種,不然還能以戰養戰慢慢打。
周邊政權打他們在道義上不占理,他們打周邊無論什么時候都能有個“收復漢唐故土”的絕妙理由,就像燕云十六州那樣的富庶之地,等過些年攢夠實力就能開始和遼國打擂臺。
大宋國庫空虛沒關系,以充實國庫為目標去打仗就行。
抄家吧抄家吧抄家吧,保甲真的不行,后世有經驗可以證明朝廷缺錢真的可以抄家應急。
旁邊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