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相當離譜。
如果不是真實發生,腦洞再大的話本寫手也寫不出這么炸裂的劇情。
對于俞龍珂率領部眾歸降一事,蘇景殊只想說一句:包大人,您辛苦了。
以德服人,這才是真真正正的以德服人。
最新消息傳到京兆府,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反應都出奇的一致:這也行?
再然后,有些耐不住性子的文臣武將都開始想法子找王韶當初寫給官家的對策,想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靈感也干一票大的。
御前奏對只有少數帝王親信能參與,連京城的官員都不知道官家召見王韶到底說了什么,遠在西北的他們更沒法知道。
雖然從王韶平時的文章中也能看出他的想法,但是不如直接看他寫好的策略清楚,反正也不是什么秘密。
所有人都知道招撫青唐吐蕃好處大大的有,西夏那邊也玩過聯合青唐各部落的手段,結果呢,青唐吐蕃現在還是青唐吐蕃,那些番人根本沒有定性,投降復叛對他們而言就和喝水吃飯一樣簡單。
招撫番邦不容易,讓番邦安心留在他們這邊更不容易,但是不管怎么說能招撫過來就是功勞,以后背叛那是以后的事情。
秦鳳路那邊直接找王韶,永興軍路這邊知道他們新來的同僚和王韶關系不錯也都找到了經略司衙門。
在?看看那份神奇的《平戎策》?
各州主官不贊同王大人的策略他們贊同,別管招撫來的番邦能安生幾年,只要遷移到到他們大宋地界兒就是他們的功勞,大不了就多花點功夫讓他們沒有叛逃的機會。
番邦叛逃無外乎就是正常需求無法滿足或者是貪心不足想要更多,前者他們盡量滿足,后者就派兵打服,反正總有解決的法子。
蘇景殊:……
知道你們圖省事兒,但也不能這么省事兒。
王韶兩個月前已經抵達秦州,這時候才想細細研究他的平戎戰略的想法是不是有點晚?
官家都把他派到秦州當機要秘書了,總不能還看不出他到西北是干什么的。
一個個的裝傻的時候跟真傻子一樣,現在看到人家不費一兵一卒就招撫十多萬番邦部眾又忙不迭效仿,要是人人都能靠嘴皮子來招撫番邦還輪得到他們來干這事兒?
找到他跟前的官員都不在乎臉面,吵兩句可以,吵完之后得把王子純的《平戎策》復述下來給他們看。
西北官場上的關系錯綜復雜,陜西宣撫使郭逵和秦鳳路經略安撫使李師中這些地方大員都不贊同王子純的想法,他們這種小官想支持也沒多大用。
現在王子純用實力證明番邦真的能被招撫,官家都同意了接納內附的番邦部落,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地方大員不同意也沒辦法,他們現在照虎畫貓能撿功勞的可能性很大。
罵就罵吧,為了功勞他們寧愿被罵。
蘇景殊:……
蘇大人有小情緒從來不會忍著,
誰給他找的麻煩他去找誰,秦州和京兆府之間通信很方便,這些日子正好要安排歸附的十多萬番邦部眾,一天寫三封信抱怨都不嫌多。
青唐吐蕃已經不是全盛時期的青唐吐蕃,如今的他們想要安穩過冬也很難,蘇景殊知道番邦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脾性,合理懷疑俞龍珂這時候歸附大宋是為了找個供應部民過冬的冤大頭。
說他多疑也好說他冷血也罷,反正他不相信擁有十幾萬部民的大首領會因為崇拜某個人而舉族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