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放任朝臣吵了幾天,然后才慢悠悠出來拍板表明現在還到滅夏的時機,西軍在打退來犯的軍隊繼續修建堡寨慢慢往前推進就行。
最新消息,環慶路的將士們不光打退了梁乙埋的大軍,還將沿邊的西夏堡寨盡數勸降。
邊軍將士勞苦功高,都重重有賞。
主和派的官員還想再說點什么,奈何朝中和民間的主戰派戰斗力太高,他們再有意見也只能忍著。
官家已經下令不許西軍擅自反攻西夏,西軍對西夏堡寨下手他們就睜只眼閉只眼當沒看見。
哼,他們等民間攻夏的聲音沒那么大了再提意見。
打仗勞民傷財,安安生生過日子不好嗎?
不信派人去西夏問問,梁氏這次吃了大虧肯定想要求和。
幸好主戰派不知道他們的同僚中還有那么全心全意為西夏著想的人,否則朝會上隨時可能上演全武行。
西夏打了敗仗當然想求和,可答不答應大宋說了算。
以前大宋吃虧的時候西夏愿意講和嗎?那些年送過去的銀錢絹帛都是假的不成?
幸好朝中還有他們這種為國為民的好官,真要讓那群慫貨當家做主大宋算是完了。
講和?夢里的講和!
西夏折騰一圈卻徒勞無功,不光讓大宋反攻入境內還差點讓吐蕃打到興慶府,可謂是損了夫人又折兵。
等梁乙埋打退攻入境內的吐蕃大軍,梁太后發現大宋這邊沒準備大規模反攻的確又起了小心思,朝堂上爭爭吵吵準備了半個月,又雙叒一次派遣使臣求和。
最前頭探路的使臣來的巧,陜西四路的軍政長官正好都在京兆府。
幾個人聽到梁太后又來求和都皺起眉頭,連商量都不用直接讓西夏使臣哪兒來的滾哪兒去。
求和就算了,西夏想割地求和他們也不是不同意,問題是那邊愿意把地盤讓出來嗎?
求了那么多次和也沒見他們真想和,反正說的再好也都是反悔,不如直接省了這些沒用的流程。
蘇景殊看他們這么干脆利落的替皇帝做主還挺緊張,后來發現官家的特派員李憲李公公也是臭著臉讓西夏使臣滾的一員就放心了。
不想議和是眾望所歸,想必官家親自在場也是這個結果。
戰事結束,參戰的主要將領要進京匯報情況順便論功行賞,眾人齊聚京兆府就是為了這事兒。
武將升完官領完賞還要回來,文官大概率會留在京城,就算不留在京城也會去江南富庶之地,不會留在西北和西夏耗著。
最近各衙門的人事調動太大,接下來怕是有一段時間磨合。
狄青很不喜歡這種打完一仗就把人調走的事情,打勝仗高升調走,打敗仗被貶調走,就算不打仗,任期到了也還是走。
相處不來的官員調走大家皆大歡喜,相處得來的官員調走就不那么好接受了。
不過官員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太長的確容易滋生見不得人的惡習,調動就調動吧,看在大部分同僚的磨合期都能控制在一個月內的份兒上也不是不能忍。
蘇景殊可以趁這個機會回京,不過戰事結束收拾好所有的尾巴再回京兆府正好趕上棉花成熟,想想還是棉花更重要,于是便讓狄大元帥把他的那份賞賜一起帶回來。
升官的詔書給他帶回來,金銀布帛之類的賞賜送到他家,爹娘姐姐看到賞賜后會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的。
不是他不愿意回
家,鹛??敧??????
????葶?????????蕟????赑????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具體實施的時候只有路上的時間是準的,只要西北沒有變故,停留京城的時間能從半個月拖延到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