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殊躺在椅背上,“原來你聽過他們兄弟幾個的名聲。”
“剛才只顧得想范文正公之子,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姚古摸摸鼻子,繼續慶幸他們家從不逼小輩讀書。
藍田呂家兄弟五人四人登科,呂大忠、呂大鈞和呂大臨兄弟三個跟在橫渠先生身邊學習,呂大防在外為官。
因為他們家這一輩過于優秀,平時經常能從別人口中聽到“人家呂家xxxx”“呂家孩子都行你們xxxx”之類的說辭。
西北文風不盛,但是期望小輩考科舉考出眉目來的人家不在少數。
蘇景殊嘖了一聲,“別人家的孩子”出現一個已經能讓普通孩子壓力山大,一下子出來五個簡直不給普通人留活路。
“元帥說他過了中秋再回京兆府,你爹什么時候回?”
姚古咧嘴笑道,“應該再過三五天就到。”
他爹在京城無牽無掛,正事辦完就快馬加鞭趕回來,估計到的比先一步收到任命詔書的宣撫使和轉運使都早。
蘇景殊緩緩心情,打開信再細細看一遍。
陜西四路的人事變動有點大,得好好看看有多少不好相處的人。
武將那邊不用管,怎么調動都調不到狄元帥頭上,他身為元帥的秘書什么時候都能在西軍當螃蟹。
文臣也不用太擔心,這時候被官家派過來的肯定于戰局有益,不然官家也不會把人派到陜西。
只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小心點比較好。
他這是知道小韓相公和老王關系好,不知道的看到他帶的兩個宣撫判官還以為倆人有仇呢。
蔡大人此番回京進入樞密院,陜西轉運使的位子就空了下來,狄元帥把其他衙門的人事調動說了個遍兒,怎么把轉運使司給漏了?
新任陜西轉運使還沒定下來?
搞不懂,等過幾天姚將軍回來問問。
“二郎。”
姚古還在琢磨他爹升官之后能漲多少俸祿,俸祿多了能不能多給他點零花錢,猛不丁聽到他們家老師溫聲細氣的喊“二郎”差點蹦起來。
怎怎怎怎怎怎怎么了?
好端端的干嘛喊的這么嚇人?
蘇老師收好信件,看著比他小好幾歲的學生溫聲道,“你的功課做完了嗎?”
姚古鼓了鼓臉,垂頭喪氣的站起來,“沒有。”
蘇老師清清嗓子,“隔壁呂家五個孩子四子登科,老師不指望你和你哥都考中進士,能考上一個就行。”
姚古:???
人言否?
他哥都在戰場上殺的七進七出了還考什么進士?說來說去他們老姚家能指望上
的還是他一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