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陸家當年三兄弟,長子是陸大根的爹陸厚,次子是陸雩爺爺陸晏河,最小的弟弟則叫陸晏清。
原本以陸家的條件是讀不起書的。但恰巧那時黃河水災鬧饑荒,陸爹娘好心收留了一個快餓死的老書生。后來那老書生投桃報李,留在陸家教導了三兄弟一段時間。
陸厚不是讀書的料,天天逃課,寧愿出去玩泥巴河里抓蝦也不愿聽先生講課。
陸晏河和陸晏清倒能靜心把書讀下去。尤其是陸晏清,他雖然年紀最小,但讀書是最有天賦的,幾乎可以達到過目不忘。
之后,老先生離開。饑荒席卷到了南方。
陸爹陸娘無法,只能把最小的兒子陸晏清賣掉換取糧食讓一家人活下去。
那年陸晏清七歲。他被賣給了一戶生不出兒子,靠賣布為生的夫妻,一度杳無音訊。
十多年后,才傳出他科舉中了進士,并入贅相府的消息。
他一路青云直上,成為了陸家想都不敢想的貴人。
陸家人不是沒想過聯系他。但是陸晏清自己不愿認祖歸宗。陸爹說,他約莫是對他們當年把他賣掉換糧食一事至今懷恨。
逢年過節祭祖,陸晏清都是回到養父母家。他本人亦改了名姓,不再叫陸晏清,而是叫做鄭燕青。
當朝二品戶部尚書,鄭燕青。
是陸家最遙不可及的一顆星辰。
再說回陸家剩下的兩兄弟。
陸晏河長大后科舉考中秀才,并在本鎮娶了一賢妻,戚氏。
那時陸家還未分家,陸爹、娘,陸晏河和戚氏,以及陸厚共住同一屋檐下。
其實陸厚尚未成親,與妻弟同住是不妥的。
但當時大家都未多想。
比自己小的弟弟成了秀才,還娶了美妻,自己卻仍在黃土地里刨食日子一久,陸厚心中難念積怨,不平衡。
而那會陸晏河還想著在科舉之路上更進一步,常年在外求學奔考。陸厚與妻弟日夜單獨相處,漸漸地就產生情愫,勾搭在了一起。
這些當然瞞不過陸爹娘的眼睛。但興許是對大兒子懷有愧疚,他們一直默不作聲。
陸晏河某次赴考回來,就當場撞見妻子與兄長在自己房中顛鸞倒鳳,當即勃然大怒。
他直接休書一封,并請宗中長輩主持公道,與陸氏分家。
再往后,陸晏河便獨自走南闖北討生活,直到認識陸雩的奶奶蕭氏,才重回溪源鎮定居。
因為這段不堪過往,即便回到家鄉,陸晏河與自己哥哥一家人依舊老死不相往來。
分家是丑聞。
原本陸雩也不想提起,但奈何陸大根這些人實在欺人太甚
他便直接講了出來。而因其描述格外生動,眾人就跟在茶館聽說書似的,心情一會激動,一會憤慨。
而今所有人都一致站在了陸雩這邊。
溪源鎮本地人是有些排外的。雖然陸大根他們也屬于鎮隸下治,但他們是鄉下的。在鎮民們看來,當然還是從小看著長大的陸雩更親切。
“你們活該”立刻就有大娘指著鄭淑芬和何春梅幫罵道。
“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你們家里能做出這等惡心骯臟之事,你們居然還有臉登門”
“還不趕緊滾遠點滾回你們陸家村里去。”
“別以為仗著小陸年紀小就好欺負。他爹娘雖然不在了,但還有我們呢爾等休想來吃絕戶”
鎮上上了年紀的大娘大爺們戰斗力可不是蓋的。雙手叉腰,幾口唾沫間就幾乎要把鄭淑芬、何春梅等人的脊梁壓彎。她們哪里知道自己公公和婆婆還干出過這等枉顧倫理之事,當即嚇得匆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