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疼。四舍五入,估計會挺舒服的吧。
時間一晃就到了六月,酷暑時節。
陸雩奔赴省會完成最后一道院試。
本來陸月怡還想跟過來送考,被他婉拒了。
有季半夏和青義青耳陪伴,陣仗就夠大了。
此次翰墨書院與他一起赴考的只有四名考生,分別是謝飛文、方蔡明、孫倡、榮明哲。
其余考生,自覺水平不夠,打算再磨煉幾年。畢竟院試難度也并不輕松,每年落榜考生如過江之鯽。
考院出來對面有一條河,周圍如今已經圍上了木柵欄,就是因為每年沒考上跳河的考生太多。
考院附近客棧,寅時。
陸雩一大早起床,喝了些清粥配肉餅,又檢查了考籃里的文墨食物等,確認無誤后便在季半夏、青義青耳的陪同下往考院走。
路上有不少吆喝叫賣可在考院中吃食的小鋪,偶有考生駐足,不過他們并未多做停留。
陸雩帶進去的食物都是青義青耳親手做的,方便儲存,確保新鮮和安全,他吃了不會有問題。
要是在外面買,誰知道會不會吃壞肚子。
“好好考試。”季半夏在外面朝他揮了揮手。
“好的娘子。”陸雩莞爾,旋即便頭也不回地走進考院大門內。
季半夏看著他的背影,輕輕吐出一口氣。
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送考。
也許離他離開這里,時期已不遠。
陸雩并不知道老婆就要跑了。
很快考場內就響起了鑼鼓聲,衙役舉著寫有題目的木牌四處巡走。
這已經是考院今日進行的第三場考試了。
前兩場為歲試,是甄別秀才的考試,最后今天這一場才是從童生中考取秀才。
院試分為正式、復試兩場。考四書文一篇,五言六韻試詩帖一首,時策一篇,墨義一道。
前面的四書陸雩自然信手拈來,很快就洋洋灑灑填寫完畢。
至于寫詩,乃是他的弱項。不過今日詩帖題目為“夏”,算得上是簡單,他略一思索腦海里就有了靈感。
時策指的是論文,分為經策和時務策,也就是學術論文和時局評論。這一道有難度,非常考驗考生的水平和對時政的
了解。不少考生往年就是敗在了這一道。
而今年的題目也非常變態。
“浮費彌廣”。
一般考生看到這個題目都懵了。“浮費彌廣”,是何意思
其實就是朝廷的各種財政支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廣,這該怎么辦
皇帝要的是實質性的解決辦法,尋求開源之法。
這道題目既已出現在院試中,陸雩就明白,自己所料女皇當政后財政緊張是真的。
而這個回答,也很簡單。
開源節流,前者多賺錢,后者少花錢。
大部分考生提筆寫答案,都會從這兩方面下手。
少花錢,便是建議皇帝節約,為民考慮,削減宮中開支,不要大興土木。
不過陸雩沒這么寫。在他看來,就算再節約又能省去幾個錢
與其動女皇的錢袋子,還不如充盈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