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從蜀中到隱陽,最近的路是取山徑過雁回山,還能領略大雪山風光,若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南雁北歸時,數萬只大雁如千軍萬馬過雁回的奇觀。
不過,趙攔江堅持從劍門出蜀。
他要拜訪一位老朋友。
趙攔江的朋友并不多,蕭金衍算一個,李傾城頂多算半個,還有一個就在劍門。
劍門兩旁峰巒倚天似劍,其狀如門,故稱劍門。
此處是由漢中入蜀必經之處,易守難攻,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人抵達劍門之時,已是正午,在城樓下一處茶館落座。
趙攔江要了茶水,又點了四菜一湯:蒸豆腐、炒豆腐、悶豆腐、臭豆腐以及豆腐湯。
蕭金衍道,“就算劍門豆腐名聞天下,連點葷腥都不上,老趙你也太摳門了吧?”
趙攔江卻道,“當年在邊軍哨所,白天開荒屯田,到了晚上,能吃到一塊豆腐,那已是人間美味了,你還要求那么多?”
“你們不是斥候軍嘛,怎得還要開荒?”
趙攔江沒好氣道,“你以為戍邊就是天天打仗嘛?一年下來,能打個五六場仗就算多了,剩下的日子,不開荒屯田,難道兄弟伙都喝西北風嗎?”
這話倒不假,大明朝邊軍實行軍屯制,這些士兵,戰時為兵,休時墾田,若無大的戰事,倒也能自足。
一旦有重大軍事行動,就要從內地向邊境運送糧草。各省道都設有糧倉,由專門的軍隊經沿途驛站向運糧,蜀中、漢中則是戰時第一批物資供應地。
如今西境形勢緊張,一路之上,他們已經遇到不少運糧的隊伍,這些是保證軍隊供應的。
隱陽城是邊關貿易重地,卻不是產糧重地,每年都有糧商從中原向隱陽販糧,交易后又將西楚、北周的牛皮、羊皮以及西域珍珠、香料等運回中原,從而獲取較大的利潤。
如今戰事即開,隱陽城糧價飆升,雖說糧道之上并不太平,但富貴險中求,劍門之外,也聚集不少糧隊,成群搭伙,雇了有經驗的達官、常年跑西線的鏢師,準備在開戰之前賺上一票。
茶館中,有說書人正在講當年蜀國大將姜伯約拒守劍門關,將十萬魏軍困于關外一籌莫展的故事,聽得三人如癡如醉。
蕭金衍問二人道,“這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你是鄭艾,要攻入蜀中,該如何來辦?”
李傾城出身世家,自幼熟讀兵書,他道,“正面攻克劍門,幾不可取,不過先攻破閬中,從地勢較緩的東、西、南三路進攻,切斷劍門與后方補給,劍門自然可破。”
趙攔江在旁邊冷笑,“紙上談兵而已。”
李傾城不服氣,“那趙將軍,你來說說,怎樣破這劍門關?”
趙攔江尋思片刻,道,“劍門關不可破,但守劍門關是人,是人就有弱點,破掉人,自然就能破關。”
蕭金衍不過隨口一問,卻沒料到趙攔江會如此回答,也不禁產生了興趣,“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