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齊齊跪下。
宇文天祿微側身,站在了高遠身后。
獨趙攔江不跪。
此舉令高遠大吃一驚,這些年來無論是皇帝圣旨還是口諭,聞而不跪者,眼前這男子竟是頭一個,若是傳到京城,這可是殺頭的罪名。
他臉色陰沉,“汝為何不跪?”
趙攔江不語。
高遠正要命隨行龍武軍將之擒下,宇文天祿攔住道,“高公公,宣旨吧。”高遠道,“此人藐視陛下龍威,若不法辦,天子威嚴何在?”
宇文天祿道,“他不一樣。”
說著,在他耳旁說了句話,高公公心中一驚,這才作罷,打開圣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平天下,以師武臣力,及海晏河清,俾封疆重臣,隱陽李金刀,出身草莽,然誠投明主,以歸大明江山,朕念其功,故冊封為隱陽王,謚武清,
(本章未完,請翻頁)
立宗祠,為千秋后世為念,欽此!“
眾人山呼萬歲。
李秋衣并無子嗣,這種死后封王,只是朝廷追封有功之臣、籠絡天下之士的一種手段,這爵位不能隨之傳給下一任城主,所以也無實質意義。
大葬之禮,分為兩部分,請靈柩,懸金刀。一是將他靈柩葬于隱陽王祠,第二則是舉行懸刀儀式,由趙攔江將李秋衣的金刀懸在金刀臺上,取意以金刀守護隱陽萬世。
蕭金衍、李傾城隱匿于人群之中,注視著周遭動,若李仙成果真設計計謀,要刺殺宇文天祿或趙攔江,此事理應埋伏好才對,但蕭金衍已弦力感應,送殯人群中,除了白馬義從中有幾名知玄境高手。
整個十里涼亭,除了李仙成、宇文天祿,別無其他通象高手的真氣波動,這讓二人有些不解。這些人中,他們也發現幾個混跡其中的胡人,有些類似他們口中的北周死士,但這些人,別說要殺宇文天祿,就算要殺蕭金衍,都不一定能成。
李傾城指了指金刀臺,“難道這金刀臺有問題?”
“既然哈江義提醒過趙攔江,那些白馬義從自然也會提前派人排查,就算有問題,也早已經解決,可是我怎么覺得有些不妥?”
“我們一定遺漏了某些地方。”
這時,有儐僚喊道,“時辰到,請靈柩!”
李先忠率四名義從統領,抬著李秋衣棺材,趙攔江、李仙成父子扶著靈柩,緩緩向隱陽王祠走去。
靈柩放在祠內,早有工匠用準備好的石磚將棺材封好后,儐僚喝號行禮,旋即又道,“懸金刀!”
金刀臺高十丈,立于十里涼亭西側。遠處有城,從此眺望,整個隱陽城盡數收入眼底;近處有澗,澗底鳥語花香,空谷幽鳴。
眾目睽睽之下,趙攔江將金刀舉過頭頂,拾級而上。
每一步,趙攔江走地十分沉重。
一路行來,他遇到無數麻煩,戰勝無數阻撓,終于不負所托,將這把金刀歸還給隱陽城。自此之后,他別無掛礙,一心修行刀道,只為了將金刀臺下那名權傾天下的梟臣斬殺,實現他的復仇大計。
在隱陽城頭三日,他對這座城,對金刀傳承,有了進一步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