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嶺,位于宣、成、順三府以北,是大明在北疆與北周的交界之處,再往北,就是神仙溝丘陵地帶,駐扎著北周十數萬兵馬。
與橫斷山不同,鳳凰嶺沒有天塹可守,也沒有赤水為界,兩國之間只是約定了以此為界。每年秋天,宣、成、順三府秋收時分,北周軍就會派騎兵來打秋風,或搶糧食,或搶貨物,已成了習俗。
每年此時,定北王薛懷都會十分湊巧的回京城述職,將三府拱手讓給北周,大明兵馬將會退回到長城以北。
北周以游牧為主,一陣燒殺擄掠之后,載滿戰利品返回神仙溝。后來,薛懷在三府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北周討不到什么便宜。
三府雖在長城以北,但有眾多良田,若是荒廢太過于可惜。北周沒有油水可撈,于是投書薛懷,要求大明恢復生產,并跟薛懷約定,每隔兩年搶奪一次,并提前一月通知。
這種要求本來已夠奇葩,更出乎意料的是,定北王薛懷竟答應了這一請求,派了軍屯兵駐守三府,從事農種。
這一舉動,在朝野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時任文壇領袖李平原,寫了一篇《定北烏龜王》的文章諷刺薛懷,文筆犀利,言辭潑辣,韻律郎朗上口,在京城中廣為傳頌。
這篇文章稱,一個二十年來從未打過勝仗,只會逃跑之人,竟然坐牢了定北王的爵位,這對于大明王朝,是莫大的諷刺。這種元帥,換成一條狗來當,都比他強,狗還會咬人呢。
京城薛家,遭到了各種詆毀和謾罵,一到晚上,就會有人跑到他們家大門口扔臭雞蛋,倒夜尿,弄得整個胡同口烏煙瘴氣,朝廷后來派兵馬前來守衛,依然無法避免此事。
薛家的人,在京城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皇宮之中的那位陛下,絲毫不為所動。初春之時,薛懷抱得孫子,才一出生,朝廷就封為掃北侯,并由皇帝親自賜名薛光定。
宣、成、順三府,隔兩年失守一次,然后又收復回來。三府是你們大明的,反正我們也不懂種糧,每兩年我們搶一次,這件事已經成了兩國之間心照不宣之事。
又到了一年秋收季。
天空中下起了小雨。
一萬北周騎兵,帶著三萬輜重兵,從神仙溝出發,越過了鳳凰嶺。
為首之人叫拓跋不敗,是北周攝政王拓跋爬之子,今年二十三歲,在拓跋爬的扶持下,如今官拜北周左旗主,是五大旗主之一。
之所以叫不敗,是因為他這輩子沒有敗過,之所以沒有敗過,是因為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如今,戰神拓跋牛人去了橫斷山對付宇文天祿,拓跋不敗趁機攛掇父親,取得暫代帥位,率大周軍前往三府打秋風。
在拓跋不敗看來,大明軍隊羸弱,不堪一擊。據探子回報,那位大明的烏龜王爺,一不練兵,二不防御,整日在三府飲酒作樂,縱情享受,根本沒有將他放在眼中。
這一次南出鳳凰嶺,拓跋不敗不但要勝,而且要勝得漂亮。
他要讓大周知道,北周戰神不但有拓跋牛人,還有他拓跋不敗!拓跋牛人的戰神稱號,不過是虛有其表,徒有其名。
若在以往,戰書一送到定北軍,定北軍則回老老實實收拾東西,撤回到長城以南,然后大周兵馬順理成章的去搶掠一番,
(本章未完,請翻頁)
滿載而歸。
這一次,他并沒有遵守舊規,提前向大明發戰書,而且還比往年提前了十余日,他要建功,不但要搶糧,還要殺人,還要奪城!
狼煙四起,烽燧之上,開始烽火示警。
拓跋不敗道,“怎得被發現了?”
一名屬下道,“左旗主……”
“嗯……?”
拓跋不敗將聲調拖得很長,表示不滿。
那人連改口道,“元帥,明賊別得本事沒有,就是眼尖跑得快,十五年前,烏龜王薛懷跑慢了一步,差點被戰神生擒,從此之后,在山中安置了大量的崗哨。”
拓跋不敗道,“既然行蹤暴露,傳令,全軍出擊,搶糧殺人!取得首殺者,官升一級,殺一人賞四百文,殺人最多者,獲封人頭王!將戰旗插上城頭者者,封未艾皮!”
“什么是未艾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