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斷山南,葫蘆口。
在收到葫蘆口求援之后,趙攔江率三千白馬義從、一千名火字營弓弩手,還有五千征西軍,火速趕到葫蘆口支援。
北周退軍之后,隱陽城局勢已穩,趙攔江在隱陽城的聲望,也達到了巔峰,隱陽人也終于接受了這個外鄉人來做城主。在平息內亂之后,他將隱陽城李元虎守衛,又派李先忠率人守住一線天,在與夜二郎的殘部匯合后,調轉馬頭,前往葫蘆口。
大明征西軍火字營,在與北周軍鏖戰之時,損傷才慘重,夜二郎掩護梁總兵撤退之后,眼見一線天守護不住,將軍隊打散,借助地形優勢開展游擊戰,本以為要為過盡忠,在堅持數日之后,竟傳來北周敗退的消息,于是召集舊部,投靠趙攔江。
十日前,他們已接到戰報,西楚軍一改往日僵持之姿態,率軍猛攻葫蘆口,征西軍葫蘆口副將董大友率軍抗擊,數日下來,整個葫蘆口幾易其主,誰也沒占不到上峰。
趙攔江抵達之時,看到葫蘆口尸山血海,土地之中,斷肢殘臂,一片狼藉,董大友正率領兵馬,清理戰場,竟尸體堆積到一處,澆上火油,以火焚燒。
這些尸體,若不及時處理,等到腐爛發霉,極易引發瘟疫。只有土淹、火燒兩種方法。
空氣之中,充滿了惡臭之味。
“老董!”
趙攔江喊道,董大友作為風字營老人,當年曾與他并肩作戰,與趙攔江算是熟識,如今已成了葫蘆口守將。
董大友罵道,“你若再晚來幾天,恐怕就要給我收拾了!”
趙攔江雖來支援,但用的是隱陽城主的身份。趙攔江持有虎節,可以調度征西軍兵馬,可是這虎節是宇文天祿所贈,雖說為將者認符不認人,宇文天祿一死,趙攔江身份有些微妙,所以董大友并沒有按軍中規定向他行部下禮,而以老友身份,跟他打招呼。
趙攔江懂得其中關系,也道,“死了好,死了好,一死百了!”
兩人撞了一下肩膀,董大友道,“我沒以為你會賴援。他娘的,都說西楚兵難打,今日一戰,算是見識了。”他指了指葫蘆口關塞,“算上這一次,我們是第四次從楚人手中奪回來了。”
趙攔江看著已倒了一半的城墻,已被血染得鮮紅,城墻下,到處都是燒焦的痕跡,可以猜得到,這幾日來戰爭,是何等的慘烈。
昨日一戰,征西軍雖奪回葫蘆口,不過,糧倉卻被西楚軍燒了個精光,好在隱陽城糧食充足,這次趙攔江前來,帶來了三萬石糧,解決了軍隊糧草危機。
趙攔江問,“怎得西楚忽然動手了?”
董大友道,“我們捉了個舌頭,說是西京皇庭下地命令,下月是西楚皇帝登基一周年,有人立軍令狀,要用將隱陽打下來,作為賀禮。干他娘的,隱陽城我不管,但要過葫蘆口,也不問問,老子同不同意!”
趙攔江覺得奇怪,按理說,北周戰敗,以西楚之力,根本無力征討大明,以葫蘆口為界,明哲保身,保存實力才是上上之策,怎么會忽然一反常態?
正思索間,忽聽人來報,“楚軍來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