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攔江將長刀撿起,塞入他手中,拍了拍他肩膀,道:“身為一名軍人,要學會用手中的刀保護自己家人、國家,而不是殺手無寸鐵之人。”
“可他們是楚人!”
趙攔江道,“敗軍之將。”
一名武將連將那人拉了回去,“屬下律下不嚴,還請將軍責罰。”趙攔江擺擺手,道,“將他們押到戰俘營地。”
趙攔江沿葫蘆口往里走,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面龐,此人躺在擔架之上,膝蓋重傷,由兩個西楚兵抬著他。那人道,“放開我,與其投降明賊,不如殺了我。”
正是前幾日,他在半山腰遇到的那叫唐先知的斥候。當日他被趙攔江制服,這名斥候卻冒死引來了西楚影子,給他制造了一些小麻煩。后來,他抱旗跳崖,沒想到這么高的地方落下,竟撿回了一條性命。
趙攔江來到他身旁,“還記得我嗎?”
斥候唐先知見狀,啐了一口唾沫,重傷之下,偏了些準頭,他抬起頭,道,“你是趙攔江?”
“正是!”
“你最好殺了我,否則將來我一定會殺你。”
隨行將領拔刀欲斬殺此人,被趙攔江阻止了。趙攔江看到他眼中有股倔強之色,這神情頗向當年的自己,笑著道,“我答應你們將軍,不殺戰俘,你養好傷后,隨時來隱陽找我復仇。”又吩咐道,“給他治傷。”
……
戰俘營地建在了西十一衛往北十里,此處是一片盆地,到處是石頭。董大友命人就地取材,建成了戰俘營,將三萬俘虜關入其中,又在四周設重兵看守,他吸取了攻城之時的教訓,在入口處設了桐油倉庫。若有嘩變,只需將桐油放出,一把火,即可將所有人困死在其中。
大明特使已前往西楚,商討贖回戰俘之事。然而,這一戰,早已將西楚國庫掏空,楚朝廷無力支付贖金。
之前支持楚別離的主戰派,趁勢遭到了新貴族的圍攻,他們趁機發難,逼迫楚別離將先前支持他登基的幾名將領撤職,整個西楚朝廷掀起了一番內廷風暴。
據說每日朝政議事,西京皇宮之內,亂作一團,起初還是指桑罵槐,后來直接撕破臉皮,甚至有人在朝堂之上,當著楚別離的面,朝政敵扔鞋。
楚別離本是在主戰勢力支持下上臺,這一戰之后,舊貴族勢力又占據上風,內部亂作一團,楚別離心灰意冷,沒有了先前的銳氣,躲入皇宮之內,每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
贖金沒有等回來。
趙攔江等回的,是一紙驅逐令。驅逐令是以大楚皇室頒發,大意是大楚軍強馬壯,士兵視死如歸,這三萬楚軍投降大明,褻瀆了長生天,死后將墜入地獄輪回,永世不得超生。大楚國不再承認這三萬俘虜的楚國身份。
此事傳入戰俘營,一片嘩然。
有一名將領趁機煽動幾百人發動叛亂,被董大友一通亂箭射成了刺猬,更多的人則是慢慢接受了事實,失去了信仰的他們,開始變得消沉起來。
而征西軍這邊,則遭遇到了更大的壓力。
他們配糧嚴重不足,向朝廷要糧食,卻遭到了拒絕。戰俘之事,趙攔江向京城請求處理,兵部回復自行裁決。
“三萬俘虜,是三萬張口啊!”
董大友憂心忡忡道,“就算保證最低口糧,每日二兩米,還能支撐兩個月,但冬天將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至,這樣下去,恐怕到了明年開春,能活下來的不剩幾個了。”
“將軍的意思是?”
董大友道,“殺了吧。留著,對我征西軍也是一種負擔!”
趙攔江猶豫不決。
“只要你一聲令下,今夜,我就在他們口糧中下毒,等發作之后,一把火將戰俘營燒為灰燼。”
趙攔江搖搖頭,“我答應過賴日丹。”
“我明白將軍處境,但承諾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若將軍不方便做決定,這個罪名,我來幫你背了就是。”
趙攔江道,“容我考慮幾日。”
董大友道,“聽說司禮監高遠高公公已動身,將要抵達隱陽城,這次大戰,你立下首功,朝廷的封賞,必然不會薄了。據小道消息,陛下對準備封你為征西軍大都督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