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分明就是趙攔江搞出來的把戲!
幾個月前,楚項曾向趙攔江抱怨,石頭城貧瘠之地,地勢又不好,若建城池,幾萬人聚在這里,毫無活力。唯一之法,就是利用石頭城與楚國接壤的優勢,把石頭城建成一個自由貿易城。
這一點,石頭城有天然優勢。地勢廣闊,天氣干旱,可以建立倉儲,這是葫蘆口這種軍事要塞無法比擬的。說白了,就是通過降稅、免稅措施,將兩國之間的走私合法化,順便也利用風千歲的關系,將北周也拉了進來。只有這樣,石頭城才有出路。
趙攔江想到做到,大膽去做,先利用這個機會,將石頭城的名聲打出去,法無禁止,即可行,至于以后朝廷會不會管,那是以后的事了。
定下這個基調,石頭城還缺一樣東西,那就是:人才。
所以才有了這個“天賜之璧”。
這塊天賜之璧,如今正在北山之上,被隱陽義從嚴加看守,任何人不得靠近,真正見過的人,少之又少。
江湖上最近的各種傳言,都是從石頭城和隱陽城流傳出去的,而且越說越玄乎,有寶物出世,吸引了江湖各大門派前來爭奪,至于最后怎么收場,那就是趙攔江的事了。
半年來,趙攔江給這邊囤積了大量的貨物,西域的葡萄美酒,珍珠瑪瑙,還有香料,西楚的戰馬、羊皮,價格定的十分低廉。
趙攔江沒想過讓他們回去,至少不讓他們空手而歸。各大門派來了,趙攔江就有辦法讓他們剁手,楚仇的任務是,趁機江湖上各大門派的人商議貿易之事,最好能在石頭城設立一個據點。
有了據點,就有財源滾滾而來。
這是人無法抵御的誘惑
(本章未完,請翻頁)
。
趙攔江是一介莽夫,他不懂得經濟之道,而這些鬼點子,都出自一個人的手筆,那就是柴公望。
這位原先李仙成的幕僚長,腹中文字沒幾句,但是斂財的本領,那可是一流,之前被李仙成拿來做文書工作,真是埋沒了他的才華。
趙攔江當了城主之后,柴公望本以為趙攔江會秋后算賬,小心翼翼擔心受怕了許久,后來趙攔江放下芥蒂,跟他深聊一天一夜,被趙攔江聘為城主府理事,才死心塌地為趙攔江辦事。
整個下午,楚項一直忙碌于會見各大門派客人。趙攔江下了死命令,務必要建中原、江南、嶺南三條商業線路,就當時給他未來兒子的賀禮。
當年,趙攔江在橫斷山活捉他時,兩人還是敵人,轉眼之間,趙攔江已成了隱陽城主,名震西陲,楚項則成了他的屬下。對趙攔江,楚項已生不出任何敵意,更何況,趙攔江還向他保證,將來若有機會,將助他重回西京城。
……
蕭金衍、宇文霜走在石頭城內,簡陋的商鋪林立,各種貨物一應俱全,而且價格不高,一盒西域的胭脂,不過幾十文錢,這些東西,轉到京城,就賣幾兩銀子。不用出大明,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貨物,所以吸引了許多商戶前來。
城內也有許多江湖中人,有少林、武當、峨眉等八大門派之人,也有一些二三流小幫派之人,他們有的已來了石頭城月余,在等候天賜之璧出世的日子里,也逐漸了解了這個新建的城池。天賜之璧只有一個,但這里做生意的機會卻無數,除了花錢購貨外,有些人已經開始琢磨,要不要在這里建立據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