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了矛盾中。
蕭金衍記得,在隱陽城頭,宇文天祿曾經問過三人,“殺一人,救百人,殺或不殺?”
李傾城的回答是不殺。
蕭金衍當時的回答是,“一個也救,一百個也救。”
看似聰明的答案,但如今看來,世界上的事,那有這么簡單?
梁山百姓數千人,正在遭受罹難。同樣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救下百人,而放棄李純鐵?
他做不到。
但放之任之不管,他良心不安。
蕭金衍不是英雄,他是人。
金不換見他不做聲,問,“怎么了?”
蕭金衍道,“如果是你,放棄你最親近的人,來救下數百名不相干之人,你會怎么選擇?”
金不換不滿道,“為何要問這種問題?”
“我只是想知道你的想法。”
金不換攤了攤手,“我只要我自己過得開心,他們的生死,與我何關?我不是圣人,也不是皇帝,管不了這么多事。與其你在此糾結,為何不去京城,把刀架在皇帝脖子上,問他這個問題?”
宇文天祿的那個問題,趙攔江選擇了不回答。
不回答并不代表沒有選擇,在蕭金衍與隱陽百姓之間,他作出了選擇。
蕭金衍理解趙攔江當初的選擇了。當時,趙攔江的選擇,讓他很不爽,但人生便是如此,做出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一點,金不換就活得很灑脫。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這一刻,蕭金衍似乎想通了。至尊天道降臨,天下人都得死,早死和晚死,又有什么分別?
想到這些,蕭金衍沖梁山縣城深鞠一躬,道,“我會向皇帝討個說法的。”
他拍了拍呂公子,又對金不換道,“走吧。”
身后梁山縣城,宛如人間地獄。
大火燒了三日三夜,橫尸遍野,據說數十日之后,有人路過那邊,白日里依舊有鬼泣之聲。
很快,朝廷就昭告天下。
九月,黃蓮教叛亂,攻打梁山縣城,殺死縣令,搶掠一空之后,放火燒城,城內三千百姓,無一生還。北大營派兵剿匪,清繳匪寇一千余人,成功平定叛亂。
有人歡喜,有人憂。濟南知府防匪不力,罷黜官職,北大營統領王天佐剿匪有功,擢升三大營指揮使。
蕭金衍在酒樓中聽到這番消息時,氣得將手中酒杯捏成了碎片。
……
一輛黑色的馬車,緩緩駛入了嵩山腳下。
趕車之人,是一個神采俊逸的年輕公子,衣衫華麗,走在長街之上,吸引了無數路人的注意。
世間竟有如此俊朗的男子!
膽大的女子,忍不住指指點點,害羞的女子,看他一眼,便連以手帕遮面,偷偷瞄他。
年輕公子面帶愁容,眉毛緊鎖,似乎有無窮無盡的心事,可越是如此,在那些路邊少女眼中,變得愈發迷人,恨不得立即上前,幫他分憂解難。
可是這年輕公子,并沒有向他們投去哪怕一絲的目光。
李金瓶的病越發嚴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