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公主”武媚娘反復玩味著這個封號,只覺當真恰如其分。
大唐公主的封號或為郡名,或為國名,或取吉祥之意。
以李治話中說辭,顯然取的是第三種意思。
當然,陛下只是覺得,這是因關中水患而生出的安定愿景。
殊不知,這出暴雨傾盆引發的水災能被提前干預,原本就是出自阿菟的示警。
就算李治不明內里,武媚娘因此事更進一步地得到了李治的信任,本也是要為女兒再爭取些東西。
可如今倒是自有天命定數。
她莞爾一笑,“陛下給出的這個封號,當真寓意極佳。”
便用安定之名吧。
正如李治所猜測的那樣,給小女兒加公主號并非難事。
若說他想要給武昭儀加封,還會遇到種種阻力,封公主便沒那么麻煩了。
總歸,陛下只是想要將此番有幸避禍的一部分吉兆歸因到女兒身上,而不是真要將此事推給武昭儀或者五皇子李弘。
可公主有什么用
李唐的公主再如何富貴無極,身份光鮮,歸根到底也就是個公主罷了
平陽昭公主自兵權易手后便再無多少作戰機會,至多是在亡故后得以軍禮下葬。晉陽公主為太宗親自撫養,在政務上也多有見地,然而夭折早亡,未得善終。再如高陽公主平生驕縱,還不是得了個被處死的下場。
朝臣反對讓這位武昭儀再進一步,卻不至于為難一個小公主。
那便讓李治順一順意好了。
何況,別忘了,這行將被賜予安定公主封號的小公主,才只有五個多月大。
被李淳風所屬太史局蓋章定論的“公主有吉兆”,和李治欽定的“關中安定,水災得到減免,是因公主于元月初一降生”,都是太過貴重的嘉獎批命之辭,一個嬰兒真能承受得住嗎
這年頭嬰兒的夭折幾率,終究還是太大了。
當封賞的圣旨傳入安仁殿的時候,也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正在盯著此地的動靜。
但到底是對于小公主或者說是武昭儀在李治心中的特殊倍感羨慕,還是等著看此地的笑話,那就另說了。
武清月到了這日才知道,早前出行萬年宮和參與籍田禮時候的衣著體面,那都是相對而言的。
要不是她還不想在說話的進度上顯得太過跳躍,她只恨不得喊一句,這是夏天啊。
但規則如此,既是受冊這等重要場合,雖因小公主年歲問題,儀式多有削減,該穿的袆衣還是得穿上的。
也怪為難尚服局的這些宮女們,得為一個嬰孩量體裁衣,做得還是正裝。
誰都看得出來陛下對這位小公主的愛重,也就注定了這件袆衣穿起來還得保留一點氣派。
宮女也只能頂著小公主放空的眼神,又在白紗中單里多加了一件,隨后才套上了朱裳外披。
好在頭上是不用頂什么花里胡哨的東西。畢竟,雖說六個多月的嬰兒在脖頸的耐受力上遠比幾個月前強得多,但也還沒到可以肆意妄為的地步。
這些大人們大約也怕,孩童年幼,到時候腦袋一歪,把頭冠給甩出去了,畫面就不太好看了。
但毫無妝點又有些不妥,武媚娘想了想,端詳了女兒片刻后,拿起妝臺上的細筆,在女兒的眉間點了一記朱砂。
于是當手握冊封圣旨的官員見到這對母女的時候,只覺這位氣場日盛的昭儀仿佛抱著個佛前金童。